第十四章 “惡人”威廉(第3/4頁)

威廉一世一路暢行無阻,直奔巴裏,他下定決心要懲罰這座屠殺衛戍部隊的城市。市民頭目來到城外面見威廉一世,乞求他高擡貴手。威廉一世留下了多數人的性命,但他將整座城市夷為平地,只有聖尼古拉大教堂得以幸免。

參與叛亂的貴族就沒那麽幸運了。如今他們意識到拋棄拜占庭盟友是一個巨大的錯誤,現在他們每一個人都得自己面對憤怒的威廉一世了。後者將他們一一抓捕,綁上重物,扔進大海。到了夏天,戰爭便已經全部結束。威廉一世回到巴勒莫之前的最後一站是貝內文托。當年教皇就是在這座城市和他締約,正式承認西西裏王國的存在,確認了威廉一世對意大利的統治權。

這次行動本身就非常成功,此外拜占庭皇帝曼努埃爾一世也確認與威廉一世媾和。曼努埃爾得出結論,腓特烈一世才是更嚴重的威脅,他需要教皇和德意志對立。如果阿德裏安教皇和威廉一世達成協議,那麽拜占庭也將效仿。曼努埃爾一世提出講和,同時聰明地資助意大利境內新的叛亂勢力,使和平談判變得更具誘惑力。威廉一世深知這一點。他相信與拜占庭慷慨講和才是避免無休止叛亂的唯一途徑,於是釋放了所有拜占庭囚犯,並簽署了有效期為30年的和平條約。

威廉一世返回巴勒莫,重新享受紙醉金迷的宮廷生活。他把行政事務交給馬約,後者則致力於強化西西裏在意大利的地位,以防腓特烈一世卷土重來。

國王沉迷於享受生活,首席大臣關注大陸形勢,王國開始走向衰落。公元1155年,北非穆斯林起兵叛亂,而當地人數劣勢嚴重的諾曼人無力鎮壓。他們向巴勒莫緊急求援,但被置之不理。到了公元1159年,除了貿易城市馬赫迪耶,整個的黎波裏伯國全部淪陷。威廉一世派出小股艦隊支援馬赫迪耶,但卻遭遇暴風雨,全軍覆沒。從此他不再為此費心。

馬赫迪耶的諾曼守軍勇敢地堅守了一年多,徒勞地等待援軍。最後他們達成一致:派代表前往巴勒莫求援,如果空手而歸,便主動投降。馬赫迪耶派出一個小代表團,但當這些人抵達首都後,馬約告訴他們派兵守城代價巨大,太不值得。使者們大為震驚,悻悻返回,馬赫迪耶向穆斯林投降。諾曼帝國失去了北非。

馬約對形勢的判斷或許是正確的,他經營意大利的努力當然收到了回報。憑借西西裏的支持,意大利北部城市形成了強大的倫巴第聯盟,成功地抵擋了德意志人的侵略。經過數年脅迫恐嚇,德意志帝國仍無法迫使意大利半島投降。就連擁有鋼鐵般意志的腓特烈一世也不得不承認,意大利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盡管馬約的對外政策大獲成功,但他在西西裏仍然極不受歡迎。對西西裏當地居民而言,馬約代表了最糟糕的一類獨裁者:過度集權、傲慢無禮、無視民意。面對慘遭戰火蹂躪的北非,他無動於衷,坐視同一教派的信徒遭受折磨。對本地貴族而言,更糟糕的是馬約提拔希臘人或阿拉伯人,安排他們擔任比老牌諾曼貴族更高的職務,賦予他們更大的權力。即便他選賢任能,任命的人符合資格,或者說西西裏的諾曼人頭銜太多、能力不足、粗魯野蠻,也都無關緊要;馬約這個來自巴裏的外國人,是西西裏一切煩惱之源。

公元1160年秋,馬約得到消息,他未來的女婿卷入了最近一次針對自己的暗殺計劃。以馬約的洞察力,他自負地認為如此親近的人不會牽涉其中,但一周後他便在巴勒莫街頭遇刺身亡。這個消息令全城振奮,而刺客馬修·博內洛(Matthew Bonnellus)一夜成名。然而,由於害怕國王會因為寵臣被殺而報復,博內洛選擇逃亡,西西裏迅速發生了嚴重暴亂。

看著半個巴勒莫陷入火海,威廉一世終於發怒了。他艱難地鎮壓了暴動,第一次充分認識到馬約多麽不得人心。盡管失去了最信任的指揮官,但面對公眾騷亂,他不得不赦免殺害馬約的所有相關人士,甚至恥辱地授予刺客博內洛“王國拯救者”的稱號。

博內洛成為備受愛戴的人物。他不滿足於取代馬約的位置,計劃將威廉一世一並除掉。為了避免背負弑君罪,他離開巴勒莫,與此同時一批對國王不滿的貴族進宮抓捕了威廉一世。絕望的威廉一世試圖跳窗逃跑,但遭到制止,王室家族所有成員均遭到逮捕。假如貴族們當時任命新國王,威廉一世的統治將就此結束。但這群陰謀家無法做出決斷:是殺死威廉一世還是命他讓位給九歲的兒子羅傑。他們就王位繼承人的問題爭吵不休,手下的支持者開始有組織地洗劫宮殿。

貴族們依舊爭吵不休,而城內的民意開始對他們不利。威廉一世的統治或許帶來了災難,但民眾並沒有直接指責國王,而是以他之名行使權力的近臣。除掉可惡的大臣是一回事,而虐待名正言順的國王則是另外一回事了。洗劫王宮、逮捕王室家族的行為,足以讓民眾相信誰才是真正的強盜。王宮再次遭到猛攻,叛變的貴族們驚慌失措。他們跑到被俘的威廉一世面前求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