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威廉公爵(第2/4頁)

如今中央權威已徹底消失。任何人只要控制了當地的城堡,也就控制了周邊地區,動蕩的局勢刺激了鄰邦的野心和掠奪欲望。威廉的堂兄布列塔尼公爵聲稱羅貝爾在前往耶路撒冷之前便委托布列塔尼照顧威廉,這種說法顯然不實,他自己無法自圓其說,他人也不會相信。也許布列塔尼要的就是這種反應,並順勢入侵諾曼底,但剛越過邊境他便去世,威脅也隨之消失。然而,更可怕的襲擊隨之而來。法王亨利一世時稱“城堡掠奪者”亨利,試圖控制塞納河谷。他在追逐越過諾曼底邊境的敵軍時,要求諾曼人迅速移交一座城堡,作為進軍的基地。威廉的保護人被這一陣勢嚇壞了,立刻遵從照辦。但法王隨即拆毀了這座堡壘,並按照自己的要求重建,其中不乏武力威脅的意味。

法王的闖入引發了叛亂。許多貴族對公爵的親人和保護人的貪婪感到厭煩,轉而匯聚到法王的旗下,希望他能進行更有效的統治。就連公爵的出生地法萊斯也被叛軍占領。他們加強了法萊斯的防禦工事,效忠法王。

隨著局勢越發令人絕望,一個默默無聞或者說不被期待的人物突然出現了。按照當時計算年齡的標準,威廉已經15歲,他準備展示自己的權威。威廉重整人馬,將叛軍趕出法萊斯,帶領部下英勇地抵抗主要的謀反者。亨利國王感覺到諾曼人的忠誠已出現動搖,自己也沒有做好持久作戰的準備。他聲稱已經宣示了自己的權力,證明了自己的態度,之後便率部撤退。

威廉最終崛起並成為強大的領袖,這並不奇怪。他一定儲存了足夠的力量,確保自己在艱難的童年存活下來。他對暴躁的保護人沒什麽耐心,盡管是他們替自己行使統治權。他解散保護人,召集了一批新的謀士。這些人大都年輕有為,願意永遠追隨威廉,後來則成為英格蘭最大的領主。

然而,威廉的做法非常危險。被遣散的大臣大都是公爵家族的成員,他們不可能容忍威望的喪失和被“新人”取而代之的羞辱。有人甚至要求登上公爵之位。一種新的觀念悄然形成:畢竟公爵也可以被廢黜。

起初他們試著客氣地請求恢復自己的地位,但隨著威廉確定無疑地、持續地表現出其獨立的想法,他們意識到形勢正在改變。對伊夫二世等人而言,現在只有一條路:公爵必須死。

公元1045年,一次刺殺行動失敗,主要原因是行動成員的組織混亂,然而這反倒堅定了他們的決心。他們推選威廉的堂兄勃艮第的居伊(Guy of Burgundy)為主謀,進一步制訂了刺殺計劃。計劃的關鍵在於速度。到公元1046年時威廉已接近18歲了,他們感覺到機會正在溜走。當威廉前往諾曼底西部地區狩獵時,這群陰謀者鄭重發誓,在他回到住所的晚上將其刺殺。

幸運的是,一名弄臣無意中聽到了他們的談話,提醒公爵不要返回。威廉小心提防著隨從,迅速逃跑。他避開了主路和城鎮,盡其所能蹚過河水,全力沖刺穿過樹林。在裏村(Ryes)他遇見了一位友善的地方領主。這位領主送給威廉一匹精力充沛的馬,並派三個兒子護送他。他們一行四人安全地抵達法萊斯,威廉得以躲進城堡避難。

彼時半個公國都起兵叛變,威廉不知道自己能信任誰。他在絕望中向他的宗主——“城堡掠奪者”亨利國王——尋求幫助。事實證明這個驚人的決定非常精明。由於封建體制下歐洲的叛軍同盟迅速進軍,二人之間的恩怨已經不那麽重要了。強大的國王需要控制諸侯,因此亨利完全有理由支持威廉。靠王權支撐的弱小公爵絕對比勃艮第的居伊這種位高權重的強力競逐者更好,因此亨利召集軍隊,加入了位於法萊斯的威廉軍隊,組成聯軍。

聯軍和叛軍在瓦爾斯沙丘對峙,孤注一擲陷入激戰。盡管叛軍之中也有人叛變,但仍具備相當的數量。然而叛軍缺乏協調,因為居伊無力要求自己和其他貴族如己所願交出軍隊。在初期一次小規模戰鬥中叛軍曾把國王拉下馬,但國王軍隊重新集結,經過數小時激戰,叛軍分崩離析。失利的叛軍試圖越過附近的河流14,卻遭到王室軍隊屠殺。

盡管勃艮第的居伊成功地逃到布裏奧訥(Brionne),並堅守數年,叛亂仍被有效地平息。逃亡的貴族越少,獲得寬恕的重要貴族就越多,他們反思自省,回到了宮廷。對威廉而言,他想充分利用這次勝利,迅速著手強化個人權力。在中世紀時期,宣誓是一種有力的方式。或許是依稀想起了當年聖誕儀式上的父親,威廉在他獲勝的地方附近舉辦了“和平會議”。這是一次室外會議,奧恩河岸堆滿了叛軍的屍體,有效地向貴族們展示了公爵的實力。威廉派出所有手下,全程參與會議。教士們肅穆地將附近修道院的寶貴遺骸搬走,貴族們聚集一堂,宣誓尊重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