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廿八壯士 五千追兵

陷入絕境

垓下兵敗之後,項羽帶領八百士兵向南突圍。盡管漢兵有六十萬之眾,但是,項羽仍然帶領八百騎兵向南突出重圍(壯士騎從者八百余人,直夜潰圍南出,馳走),而且未被漢軍發現,這也是一個奇跡。

直到天亮,漢軍才發覺項羽已經逃亡,劉邦命他的騎兵司令灌嬰率五千騎兵追趕。

等到項羽渡過淮河,隨從的八百騎兵僅有一百多人跟了上來。

趕到陰陵(今安徽定遠西北),迷失了道路(項王至陰陵,迷失道)。項羽向田邊的一位老農問路,這位老農騙他說:“向左走穴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結果,左邊是一大片沼澤地,戰馬陷入沼澤地跑不動,延誤了行軍時間,被漢軍追了上來(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

項羽忙帶兵向東,跑到東城(今安徽定遠東南),此時身邊只剩下二十八名騎從,而身後漢軍則有追兵五千。

決一死戰

項羽知道已無法脫身。於是,他對身邊的二十八名隨從騎兵說:我起兵到今天已經八年,身經七十多戰,抵擋我的人都被我破,我所打擊的人都表示臣服。我從未打過敗仗,於是便稱霸於天下(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余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而我最終被困在這裏,不是我不能打,是上天要亡我(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今天我要決一死戰,痛痛快快地打一仗,一定要沖破包圍、斬殺漢將、砍倒漢軍軍旗。讓你們知道:這是天要亡我,不是我不能打仗(今日固決死,願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於是他將隨從他的二十八位騎兵分為四隊,從四個方向同時向山下沖,並且約定到山下後再會合為三隊。無論是分為四隊往下沖,還是會合為三隊,項羽的目的都是為了不讓漢軍知道自己究竟在哪一隊。項羽沖下山,隨手斬殺一員漢將。漢軍不知這三處哪一處有項羽,又分兵三處包圍。項羽又沖了出去,再斬一員漢將,同時殺死漢兵幾十人,再次聚集他的二十八騎,僅僅損失了兩名騎兵。項羽問他的部下:怎麽樣?眾騎兵都回答:果如大王所言(乃謂其騎曰:何如?騎皆伏曰:如大王言)。

這時,劉邦手下的一位騎兵將領楊喜追殺項羽(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羽瞪著眼沖楊喜大吼一聲,楊喜連人帶馬都大吃一驚,一下子倒退了幾裏地(項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裏)。

韓信在歷經磨難最終被劉邦拜為大將時,向劉邦談到項羽時說:

項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廢。

“喑噁叱咤”是怒喝之聲,“廢”的含義是“癱”。這是說項羽大吼一聲,上千人都嚇得癱在地上。韓信在項羽手下當過郎中,因此,他很了解項羽的這一特點。楊喜連人帶馬被項羽大吼一聲倒退幾裏地,自屬當然。

東城之戰,項羽以二十八名騎兵與劉邦的五千騎兵相周旋,充分表現了項羽的勇武過人。

項羽為什麽要以二十八騎與五千漢軍打這一場不可能勝利的戰鬥呢?

項羽的目的是要證實自己的失敗不是自己不能打(非戰之罪),而是“天之亡我”。項羽直至此時仍滿足於二十六位隨從的“如大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