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生死決戰

第一節 兩軍對陣 拼死一搏

項羽以少勝多,先後打了巨鹿之戰與彭城之戰兩個中國軍事史上最著名的戰役,成為秦亡漢興之際最重要的軍事將領;項羽還留下了《項王》一部兵書,應該是一位卓有建樹的軍事理論家;他稱自己一生從未打過敗仗。因此,項羽可以稱為這一時期屢戰屢勝的戰神。但是,他最終卻戰敗了。那麽,項羽在軍事上有沒有失誤呢?他的失誤在哪裏?

在古今人們的印象之中,項羽都是一位英勇善戰的名將。項羽在烏江自刎之前回顧自己的一生時,也對自己的軍事生涯作了評估:

我起兵到今天已經八年,親身經歷了七十多場戰鬥。抵擋我的人都被我攻破,我所打擊的人都表示臣服。我從未打過敗仗,於是便稱霸於天下(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余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

其中,“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這十二個字,是項羽對自己軍事才能的概括,後人也多認同這一觀點。項羽的軍事才能真的像他個人所說的那樣嗎?

談到項羽的軍事才能,大家不約而同地會想到“破釜沉舟”這個典故,這個典故表現了項羽一往無前、視死如歸的精神,表現了項羽卓越的軍事才能。這個典故就出自巨鹿之戰。

反秦軍慘遭重創

巨鹿之戰是秦末大起義中最為關鍵的一戰,也是最能體現項羽軍事天才的一仗。巨鹿,在今河北省平鄉縣。

陳勝、吳廣揭竿而起之後,秦末大起義迅速蔓延全國,當時起兵的武裝集團多如牛毛。但是,反秦武裝最集中的地點只有三個:

第一是今河南、山東、江蘇、安徽四省交界處,在戰國時期屬楚地,代表人物是陳勝、項梁、項羽、劉邦;

第二是今山東地區,在戰國時期屬齊地,代表人物是田儋、田榮、田橫;

第三是今河北南部地區,在戰國時期屬趙地,代表人物是張耳、陳馀。

秦二世二年(前208),秦國大將章邯奉秦二世之命,首先率領軍隊到達楚地。因為楚地是陳勝、吳廣起義之地,又是當時天下反秦力量最強大的地方,所以,這裏理所當然地成為秦軍撲滅反秦烈火的首選之地。

章邯先後打敗了陳勝、項梁,導致陳勝、項梁被殺;並滅了魏,還打敗了齊地反秦武裝的一號人物——田儋。這樣一來,當時天下反秦力量最強的三股勢力實際上已經被章邯擊敗了兩股,剩下來的只有趙地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章邯率兵二十萬到達趙國。

當時在趙國作戰的有兩支秦軍:一支是駐守長城的“長城軍”,這是秦朝的精銳兵團。長城兵團的主帥原來是蒙恬,蒙氏被秦二世逼死之後,這支精銳兵團由副將王離率領。另一支是剛剛打敗陳勝、田儋、項梁的章邯兵團。兩路大軍聯手,首先大敗趙軍,占領了邯鄲。

困巨鹿危在旦夕

趙王歇逃到了巨鹿(今河北平鄉縣),秦軍立即包圍了過來。王離率領秦長城軍負責進攻巨鹿城,章耶修築甬道(兩邊砌有土墻的運糧通道),負責為王離軍運送糧草。當時,趙王歇和張耳被困在巨鹿城內,陳馀率領剛剛招集來的幾萬軍隊駐守在巨鹿城北。

王離的軍隊兵強糧足,張耳的軍隊兵少糧盡:巨鹿城危在旦夕。

張耳、陳馀都是大梁(今河南開封)人。張耳年長,陳馀年少,陳馀對張耳像對待自己的父輩一樣。劉邦與張耳是老朋友,劉邦起兵反秦之前,還跟著張耳住過一段時間。陳勝起兵之後,張耳、陳馀奉命到趙國一帶組織反秦武裝,組建了趙國。

如果章那打敗趙軍,滅了趙國,將對整個反秦鬥爭十分不利:

第一,趙敗則反秦鬥爭將進入低潮。

此前,楚地陳勝、項梁戰敗被殺,齊地田儋被殺,魏王魏咎在此之前也已經戰敗自殺。如果秦兵再攻下巨鹿,滅了趙,破殺了張耳、陳馀,秦末反秦的三大主力就全部被章邯打敗,整個反秦鬥爭將進入低潮。

第二,趙敗則秦王朝統治可得以延續。

巨鹿一戰集中了秦軍的全部主力,也集中了天下反秦武裝的全部主力。巨鹿之戰是秦軍與反秦武裝之間的生死決戰。此戰若反秦武裝勝,則秦軍主力將被全殲,秦朝滅亡指日可待;若秦勝,反秦武裝戰敗,秦朝的統治則仍然可以延續下去,反秦鬥爭何日可以重整旗鼓難以預料。

第三,趙敗則劉邦陷入危急。

由於秦軍的兩大主力兵團都集中於巨鹿,客觀上為劉邦入關提供了最佳時機。如果秦軍在巨鹿打敗反秦武裝,秦軍就會有足夠的力量入關和劉邦決戰,劉邦在關中將陷入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