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李斯為政(第2/5頁)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正當身為客卿、意氣風發的李斯要大展宏圖之時,遭遇了驅逐門事件。

鄭國修渠耗秦力 嬴政惱怒逐客卿

秦王政十年(前237),相國呂不韋因嫪毐事件被免職,歸食邑洛陽賦閑。就在這一年,秦王嬴政突然下令,驅逐所有在秦的六國之人。秦王嬴政的逐客令來勢兇猛,一時間,在秦國的六國人士紛紛逃離秦國。

秦國自穆公以來,一直注重網羅天卞人才,為什麽剛剛掌權的秦王嬴政突然下令驅逐六國人士呢?

原來秦王嬴政的逐客令和一個國家有關。這個國家是韓國。

韓國和秦國相鄰,位置在今山西南部、河南西部,因此,它注定是阻擋秦國東擴的第一道防線。所以,秦國從範雎向秦昭襄王提出“遠交近攻”的統一六國總方略之後,韓國不斷受到秦國的蠶食,國土面積不斷縮水。

瀕臨絕境的韓國想到了一個消耗秦國國力的辦法,就是讓秦國大搞農田水利建設。

戰國後期,雖然鐵器已經廣泛應用到生產之中,但是,和今天相比,戰國時期的生產工真仍然顯得十分簡陋,生產力水平也很低下,實施重大工程往往要舉國之力。興修大型水利工程就是這樣,它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但是,韓國認為秦國是一個好大喜功的國家,愛幹這類“傻事”。於是,他們派出了一個間諜,到秦國來誘使秦國興修大型水利工程。

這個間諜是誰呢?他的名字也比較有意思,叫鄭國。韓國為什麽選鄭國到秦國當間諜呢?因為鄭國是一位極其高明的水利專家,他的施工設計合理,修好後的鄭國渠可以成為秦國富農政策的一項基礎工程,是一件功在千秋、利在當代的大好事,對於秦王很有吸引力。

秦王嬴政因此動了心,同意修建這條三百多裏長的水渠。這條水渠由西向東,橫跨渭北高原,一旦修好,可以灌溉關中四百多萬畝土地。特別是這條水渠含有大量泥沙,用泥沙淤灌鹽堿地,可以徹底變鹽堿地為良田。因此,這條水渠可以大大強化關中的抗旱能力,大面積地改造關中的鹽堿地,增加耕地面積,使關中成為秦國最富庶的地區之一。這條水渠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鄭國渠”。

但是,正當鄭國渠修建得如火如荼時,鄭國的間諜身份暴露了。秦王嬴政聽說鄭國是個韓國間諜,勃然大怒,要殺鄭國。不過,鄭國非常坦然地對嬴政說,我開始確實是作為韓國間諜來秦國的,但是,這條水渠修好之後,的確能給關中農業帶來巨大效益,這對秦國是非常有利的。

《史記·河渠書》在評價鄭國渠的巨大作用時說:“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兇年,秦以富強,卒並諸侯。”這是說鄭國渠使秦國關中成為千裏沃野,從此再沒有災年,秦國因此更加富強,最終吞並了六國。話說得稍顯誇張,但是,鄭國渠對於秦國穩定國內經濟、增強經濟基礎,確實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秦王嬴政聽了鄭國的解釋,覺得鄭國的話講得有道理,就恢復了他的修渠工作,讓鄭國把活幹完。

鄭國渠雖然繼續修,但是、鄭國間諜案在秦國卻引發了一場軒然大波。這又是為什麽呢?原因有三點:一是舊貴族夢想恢復特權;二是鄭國加劇了權力之爭;三是嬴政痛恨嫪毐、呂不韋。

秦國自穆公、孝公以來,一直在人才使用上施行大戰略。只要是人才,不論國籍,唯才是用,特別是商鞅變法,更是論功行賞。這種政策富了秦國,卻嚴重傷害了秦國舊貴族的特權。貴族如果沒有軍功,就不能享受種種特權;六國之士卻因軍功在秦國進入高層,這使得秦國舊貴族的積怨甚深。

秦國舊貴族希望能夠利用鄭國間諜案首先趕走在秦國官居高位的客卿,讓秦國舊貴族恢復昔日的權勢。於是,抓住鄭國間諜案,大造輿論:秦王重用的鄭國竟然是個間諜,嫪毐、呂不韋也都不是秦國人,其他六國之人是否也別有用心呢?六國之人都不可靠、不值得信任,他們全都是為他們自己國家效力的人,應當全部驅逐出境(諸侯人來事秦者,天抵為其主遊間於秦耳,請一切逐客)。所謂的“逐客”,也就是驅逐所有到秦國來的六國人士,並不僅僅是身居高位的客卿。但是,身居高位的客卿顯然是眾矢之的,在“逐客”風暴中首當其沖。韓、趙、魏三國來秦務農之人,這些人並未妨礙到秦國舊貴族的利益,相反,在商教變法中從韓、趙、魏三國來的農民,對秦國作出了很大貢獻,但在逐客令一刀切的指令下,他們恐怕也很難守住數年來辛苦耕耘的果實。

秦王嬴政被嫪毐之亂鬧得心煩,又發現呂不韋也牽連其中,而且,呂不韋之事還很難處理;好不容易解決了呂不韋,又發現鄭國是韓國間諜;同意鄭國繼續修渠以後,秦國舊貴族又借鄭國間諜案發飆。一連串的政治風波搞得嬴政非常頭疼,一怒之下嬴政突然下令,驅逐所有在秦國的六國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