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研究宋案是我多年前就有的想法,並陸續搜集了一點史料,但直至2013年宋案發生百周年,我才決定集中精力研究這個案子。最初的設想是,在既有研究基礎上寫一篇論文,希望在案件細節方面有所突破。可當我真正深入案情後,才愕然發現,過去一百年的宋案研究史,其實是一部失敗的歷史,我們甚至連宋案的基本案情都沒能準確把握,更不要說案件細節了,而這與我們對民初歷史缺乏深入理解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於是,我決定以一部書稿的篇幅來從各個角度盡可能展現案件實情。經過數年來日復一日的考訂、分析,現在終於能夠將這部書稿呈現在讀者面前了。校訂完最後一頁,我感受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踏實與輕松,覺得自己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

考索案情的日子很艱難,幸運的是,不時有師友從旁鼓勵、支持。我的兩位恩師劉桂生教授和王曉秋教授,始終關注著研究進展。書稿完成後,他們仔細閱讀了全稿,提出許多寶貴的修改建議,大到對中國傳統政治及民初政治的理解,小到一個字的使用,對盡可能完善書稿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北京市文史館劉宗漢先生,在20世紀60年代初曾擔任朱啟鈐先生(原趙秉鈞內閣交通總長、代總理)的私人秘書,對清末民初歷史有著非常獨到的見解,特別是他對袁世凱、趙秉鈞的認識,對我頗有啟發。三位先生欣然同意作序,讓我倍感榮幸。此外還有幾位朋友,或幫我查找、掃描資料,或助我完善書稿內容,或為我提供封面設計建議。他們是: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林孟淑教授、清華大學馬列學院王憲明教授、北京大學校史館楊琥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孫家紅研究員、大連外國語大學崔學森教授、北京大學歷史學系韓策助理教授、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圖書館張素霞老師及北京市档案館諸位老師,還有我的博士生王慶帥等。本書能夠完成,離不開以上各位師友的鼎力相助,所以我特別感謝他們。

我還要特別感謝社科文獻出版社徐思彥老師。19年前,我在社科文獻出版《學人遊幕與清代學術》時,徐老師就是責任編輯,那時她的嚴謹負責就給我留下深刻印象。2014年秋,我到威海參加紀念甲午戰爭12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提交了一篇與宋案關鍵人物洪述祖有關的論文,題為《洪述祖甲午“醜史”辨誣》。得知我正在撰寫有關宋案的書稿,徐老師當即提出由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我求之不得。書稿交到出版社後,徐老師又逐字逐句進行了非常細致的編輯,有了她把關,我對編輯質量自然十二分放心。近代史編輯室主任宋榮欣老師和責編邵璐璐、徐成志以及其他相關朋友,也群策群力,為本書編輯、出版付出許多努力,他們的專業精神和認真負責的態度,是這本書能夠順利出版的保證,我對他們表示由衷的欽佩。

這些年來,我最對不住父母。他們已過世多年,而我因沉迷於研究工作,一直沒能如他們所願及早建立家庭,愧對他們。我也對不住家中其他人,讓他們一直為我的生活擔憂。謝謝三兄尚小林,為了滿足我對這本書封面設計的要求,他不厭其煩,花了許多天,反復進行了多次修改。現在,書稿即將出版,我對宋案的研究也將告一段落,就讓我把這本書作為獻給父母及家人的禮物,也作為獻給所有給予我幫助的師長、朋友、同事、同仁的禮物吧。

尚小明

2017年12月26日於北京大學人文學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