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委員會(第2/3頁)

“倒是沒有,只是問了幾次何時能幫陳大人做事,他說他對宮中事務熟悉,以後陳大人用得上他,另外他還打算給大人捐輸幾萬兩銀子,屬下收到報告後還沒有回復。”

陳新啞然失笑,他留下呂直和王廷試,都是為了向舊官僚表明態度,就是和他陳新合作不會被過河拆橋,而且登州鎮還會保護他們的周全,最少能得個富家翁的結局,這樣能減少以後的阻力,算是陳新對朝廷的一次政治攻勢,並非是因為這兩個人真有多大的能力。

就王廷試和呂直來說,在舊官僚中都算能力不錯的,但放到登州鎮的內部管理體系中也未必適合,以後更不會用太監作內官,陳新能想到安置他們的,就只有和外界打交道的外務司。

周世發湊趣道:“呂直倒找了個好位置。”

陳新搖頭道:“做事情可以,不過本官可不需要內官,他的捐輸就不用了,不然別人還以為他拿銀子才買到平安。道石你讓他安心在文登呆著,登州鎮自會保他平安,合適的時候他自會有用處。”

宋聞賢忙道:“大人高見。”

“最近道石跑了一趟山東,原本按外務司的今年的工作計劃,你本該去一趟湖廣,那邊要生生占下一塊地方,與地方打交道的時候很多,不過今年在遼東有一場大的攻勢,登州鎮首要保證登萊青三府周邊穩固,湖廣另設一個副司長,讓他去那邊負責,你提三個候選人,將他們資料給本官,本官一一面談後定奪。”

“屬下遵命。”宋聞賢恭敬的答道。

登州的人事體系相對獨立,分解了各司主官的權限,民事部有個專門的人事司,司長是吳有道,民事系統的任命都出自那裏,軍隊則出自兵務司,各營主官不能直接說提拔誰就提拔誰,把總以上的都是提名後交兵務司批準。

外務司、情報局則歸陳新直領,處長一級由宋聞賢任命,但也要通過侍從室審核,他這個司長任命不了副司長,只有提名副司長人選的權力,副司長與朝廷的副職不同,一般會分管某項工作,也能直接對陳新匯報,是陳新對各司主官的一種制衡。

陳新安排完之後看著兩人道:“道石和世發近期都要多花些心思,本官很快要去遼南,秋季攻勢的規模比以往都要大,登州軍力會往遼南集中,登萊會比以往空虛,朝廷遲早會得到消息。無論用什麽法子,都要維持登萊穩固,登萊的安危要多仰仗二位,只要邁過這道坎,登州鎮就不再是一個軍鎮……”

……

民事部的總部內,進出的文官和軍人往來不絕,劉民有就坐在大堂中辦公,周圍一些司長、商社主管也坐在大堂裏面,大堂外邊掛了一塊牌子“臨時遼海運輸委員會”,外人看了完全一頭霧水。

為了這次秋季攻勢,登州鎮需要往遼南運送二十萬石以上糧食,三萬石精飼料,兩萬多軍隊及裝備,以及更多的預備兵和民夫,除了糧食之外,其他必須在八月之前完成,民事部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組建了一個運輸委員會。

這個大堂就是本次後勤計劃的臨時指揮部,集中了所有後勤相關的軍民機構,主官都湊在一起,連印章都帶來了這個大堂,有任何需要協調的事情不用來回找人,以達到最高的辦事效率。

“劉大人,第二批糧食需沙船五百船次,運輸計劃要在本月完成,近衛第一營運送占了商社船力,需要額外調用其他船社的船只。”

劉民有頭也沒擡就道:“調成山兩個船社的所有船只。”

“劉大人,軍需司發來了冬裝的統計,戰兵都自行帶了,就是民夫裏面,有大概半數沒有,他們一時也難以統計,說是請民事部按三萬件運送。”

“這事只能按多了算,跟人命比起來,冬裝能值幾個錢,運輸計劃排在糧食之後,但九月上旬之前必須送到,缺額就向昌邑和青州棉廠訂購,讓他們早些交貨。”

“劉大人,文登預備兵的運送時間又改了,文登水營的船只又得空等。”

劉民有拍著桌子罵道:“去,去問問軍令司的劉破軍,他們到底要幹什麽,文登預備兵的計劃究竟要變多少次?他們兩張嘴皮一碰就改計劃,知道我們有多少運輸計劃要因此變動,你讓劉破軍自己過來說,他們的調動計劃不能這麽隨意。”

“莫大人,前日靖海船社有兩艘船在南城隍島沉沒,是往北的船,上面的糧食也掉入了海中。”

莫懷文讓助手記錄後,直接找到屯務司開始處理善後的事情。

“吳大人,蓬萊各屯堡都來文,稱動員司正在動員蓬萊預備兵,占用人力甚多,屯堡無法在本月完成那麽多幹米的制作。”

吳有道轉身便去找軍隊聯絡員,要他們提供動員範圍,以便屯務司從外地調動屯戶到蓬萊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