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百萬長槍

平度州大澤山南面,這裏有一大片的工坊,自從陳新入主登州鎮,文登的核心就從文登縣轉移到了平度州,只用了一年時間,在平度州占地超過百萬畝,並且在向膠州和青州府蔓延。

這裏的工坊是從老的文登工坊搬遷而來,名目叫做二號工廠,接收平度州職業校的學生。

因為此地有發源大澤山的幾條河流,水量遠較文登抱龍河充足,所以現在的規模已經超過了文登的一號工廠,裏面工人超過三千,加上家屬和臨時的工人學徒有兩萬余人。當年吳襄碰到守路的童軍,便是在此處,吳襄對童軍留上心思,對這個工坊卻沒有在意,因為他根本沒有進入到廠區。

這裏占地廣闊,順著河流兩岸建起無數的水力機械,外圍由聚居的屯堡交錯遮擋,路口都有人值守,有些廠區還有各自的圍墻,已經形成了一個集鎮。

二號工廠出產的產品包括各類機械、火槍、火炮,旅順使用的鐵皮火箭也是此處生產。

往年年底的時候,陳新就會提出一些新的武器,今年陳新江郎才盡,只想了一個管風琴槍出來,武器研究所樣品制作很快,由兵務司論證後,認為作用不如弗朗機,最後也被否決了,所以工坊也沒了新產品的任務,現在全部是做老品種的改進,重點還是野戰炮、地雷炮和燧發槍。

河道冬天上凍,水力機械都停止了,但廠區還有部分在繼續生產,有些地方還冒起陣陣煙霧。陳新沿著河岸慢慢行走,旁邊是二號工廠的總管王胡子,後面則是陪同檢查的董漁和李東華,董漁與工坊平日也要打交道,主要是武備方面的驗貨和付款,李東華主管兵務司,則還是第一次來平度工坊,一路好奇的東張西望。

這裏的總管是王胡子,原來最早在威海的總管是唐作相,但他年紀大了些,學新東西十分吃力,如今只培訓新來的工匠打制槍管,已經退出管理層,文登一號廠的總管也是個年輕人,還不到三十歲。

王胡子年紀比較輕,學習能力強一些,劉民有逼著他上了一期識字班,與唐作相拉開了差距,他屬於最早的一批工匠,登州鎮同樣也是要講資歷的,總管下面有各個職能部門,再配了幾個助手之後,他的能力基本能管理現在的二號工廠,所以一直爬到了工坊的高位。

陳新這次是悄悄過來的,臨到了才通知王胡子,讓他不要搞得人盡皆知,冬季在外邊勞作的工匠比較少,所以這一行人也沒有被圍觀,王胡子得以一路慢慢跟他們講解。

陳新走到一個輥軋機前停下,這是個水力機器中的大家夥,用來壓制槍管所用的熟鐵皮,陳新拍了拍木架子,對王胡子問道:“鐵料跟得上不?”

“熟鐵倒是跟得上,如今文登搞了些小高爐,聽說還用了焦炭煉鐵(),比閩鐵還要強一些,但如今刃口點鋼所用還需要蘇鋼。”

“蕪湖那個東西?”

“是,蘇鋼反正不止一家,總歸是蕪湖那邊,有好幾十家,家家的雇工至少幾百人,屬下聽商社的人說過,這次總算從蕪湖高價請了人到文登,他們用的也是灌鋼法,但其中有些秘法,劉大人組織人研究一年多,也沒弄出來,最後還是要從蕪湖挖人。”

陳新笑道:“劉大人又不是神仙,他以前也沒有煉過鐵,做不出來就去挖人,這是對的。”

“銀子給得可高了,安家費都是二百兩,其實那灌鋼說來也簡單的,就是生鐵熟鐵疊打,偏生就是沒人家打得好。”王胡子一臉可惜狀。

陳新看他樣子,心中暗暗好笑,劉民有搞那煉鐵有點不得其法,兩人都沒有什麽這方面的知識,山東冶鐵不是特別發達,劉民有的小高爐搞來搞去效果不好,最大的改進只有空氣加熱算是弄出來了。後來就只有去挖人,遵化鐵廠是最大的官營鐵廠,己巳年遭了兵災,後來恢復了部分。但這個最大的官營鐵廠的技術水平已經比不過南方,特別是要做刃口和刺刀的鋼材,如今最好的還是要用蘇鋼,蕪湖產的這個鋼料馳名全國,價格也是不便宜的。

明代的鋼鐵產量在永樂時候就達到萬噸規模,開放民營後民間鐵廠高度發展,最大的廣東南海縣鐵廠用工多達三千多人,官營的遵化鐵廠也曾經多達兩千五百人,佛山一地炒鐵一項便有數千工匠。明中之後商業和流通更加發達,僅可查的廣東民間鐵產量就達到三千多噸,整個全國的產量估算至少五萬噸。明朝滅亡之後三十年,歐洲產鐵最多的俄國毛子年產量僅有兩千四百噸。

到了我大清,即便是清末建了漢冶萍這樣的近代工廠之後,全國總產量也只有七萬多噸,英國在十九世紀中期就達到三百多萬噸,而農奴制的俄國也達到了二十九萬噸,滿清已經連農奴制的俄國也比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