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後方

“兵部報旅順戰況激烈,建奴的大軍僅在旅順便多達十余萬人,南四衛尚有駐守人馬上萬,運糧輔兵數萬,總數已逾十五萬,圍攻旅順已十余日,土城高逾城墻,據王廷試回報,建奴紅夷炮多達四五十門,尚有小銅炮、大將軍、弗朗機等各項數百,旅順箭雨橫空炮子如雨,登州鎮戰意昂揚不畏強敵,殺死殺傷建奴數千,但登州正兵營、左右協亦損失嚴重,太子少傅登州總兵陳新請增撥紅夷炮、鎧甲、弗朗機等合計三千二百件,軍餉、糧草、火藥、火箭、鐵料、硝磺若幹,另請調遼鎮和天津水師過三岔攻襲牛莊、海州,牽制建奴人馬。”

紫禁城的平台上,皇帝正在和內閣議事,今日來的有周延儒、溫體仁、閔洪學、徐光啟、梁廷棟等人,還是溫體仁一派占多數。

幹瘦的溫體仁低聲說道:“皇上,陳新已誓死保衛旅順,聲言寧死也絕不棄守遼東最後一片土,只要守住旅順,我大明人心大振,臣請皇上征調邊軍入援,一戰扭轉遼東之局。”

梁廷棟說完後,遞上一份登州的軍報,崇禎好奇的接過,看完陳新寫的那個頭條,稍有些激動的連連點頭,他看完對梁廷棟道:“陳少傅前幾日上的奏疏,亦是如此寫的,誓與旅順共存亡,其實朕……”

崇禎突然停住,各位議事的大臣都靜靜等著,看皇帝到底是在猶豫什麽。

“其實朕不願陳總兵非要與建奴魚死網破,但旅順亦不能不守。”崇禎閉閉眼睛,睜開後盯著梁廷棟道:“此事要著急辦理,戶部、工部皆要通力協作,若有人推諉拖延,梁愛卿可隨時來宮中面陳,朕絕不輕饒。陳新才在河南生擒紫金梁,斬殺流寇過萬,獻俘闕下都來不及,轉眼就又回旅順抵抗建奴,連喘氣亦不得,總不能天下的仗都讓陳新去打,鐵打的人也熬不住。”

梁廷棟道:“臣明白,也知陳總兵的難處,物資會盡量籌措,但這邊軍……實在是無處抽調,陜西三邊和固原要防備虎墩兔和套寇,路程也太遠了一些,曹文詔等部在山西東南圍困流寇,宣大三鎮的人馬亦是如此,這些個兵馬都無法抽調,否則流寇便可能逃出。薊鎮人馬需護衛京師,也不宜抽調,唯有一個遼鎮,遼東巡撫方一藻近幾日卻連連上疏,稱數萬建奴在錦州附近出沒,祖大壽連番求救,請朝廷發邊軍援遼。”

崇禎一聽祖大壽這個名字,臉色不自覺的陰沉了一下,不過只有短短瞬間,他很快恢復常態,寧遠和錦州都是化外之地,說成國中之國並不為過。大淩河之戰對祖大壽是一個重大的轉折,這次戰役似乎擊破了他守城的信心,加上脫困時候殺死何可綱,雖有他自己的理由,但在法理上全然不合。所以他幹脆擺出了軍閥的全部做派,對朝廷傳他進京的聖旨不予理會。

後金對祖大壽改用政治攻勢,祖可法、祖潤澤等人與錦州有私下聯絡的渠道,皇太極精明,這些人也不賴,他們知道目前的狀態對關寧軍最為有利,在明金之間得利,只要祖大壽在錦州屹立不倒,他們在後金也能得到優待。祖家軍便維持著這樣不攻不守的態勢,祖大壽自然也不會輕易投降,他好好的錦州王做著,不會因為皇太極幾句忽悠就投靠過去,無論皇太極說得多動聽,也改變不了高級包衣的本質。而且無論後金如何吹噓自己,他們現在也沒有達到一個政權的形態,更像一個龐大的原始部落。

方一藻上任後也上過兩次密奏,他選擇性的挑了一些情形上報,都是些皮毛,實質性的東西不敢涉及,但崇禎是能猜到的,他調祖大壽進京就是一個最好的試探。不過就算知道了,他還不敢短缺祖大壽一分銀子,以防那個天平轉向後金,這麽一個居心叵測的龐大軍鎮在京師三百裏之外,薊鎮和登萊就顯得尤為要緊。

曹文衡在薊鎮搞了兩年,基本把防線建起來了,這裏的人馬尋常是不調的。登萊則可以同時牽制建奴和遼鎮,崇禎對旅順的戰略地位不甚清楚,他覺得旅順比不過金州,因為金州是一個衛城,而旅順只是一個千戶所。雖然如此,但他對遼南的作用很清楚,就是同時牽制對京師威脅最大的兩股力量。

幾個閣老都知道祖大壽是軍閥,不過這個軍閥在京中還是講規矩,該孝敬的並不短少,加上現在朝廷也對付不了,所以幾人都知趣的沒有深入這個話題。

崇禎對梁廷棟沉聲問道:“旅順已有十萬建奴,方一藻說有數萬建奴在錦州,兵部可有遠行偵防,這數萬人是從哪裏出來的。”

“臣已派人赴遼鎮查探,一有軍情回來,臣立即回報。”梁廷棟順手就一招拖延戰術,他其實斷定祖大壽是亂報軍情,建奴攻旅順必定是傾盡全力,絕不會派出數萬人去對付不敢出城的遼鎮,只不過大家都不會在皇帝面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