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嘗試(第2/4頁)

陳新皺皺眉頭,低頭想了片刻,對劉民有豎起拇指,“民有說得有道理,那這事作罷,我去找尚可喜彈劾我,看看能不能把他弄上東江總兵。”

“為何選他?”

“他把家眷一百多人都送到登州了,我當然要選他。而且我也答應關照他的家眷,現在主要的幾家都在經商了,這些人由外務司在照看,不影響商社規則的情況下,盡可能優惠些。”

“交易無處不在。”

“這事兒叫交換,咱們在石城島的生意做得不錯,銀錢上也不損失,他的本色和兵餉都在商社手上,甚至同意連兵餉都用餉票發,島上兵丁開始用餉票在商社購物,有這幾條,石城島就是我登州鎮的,是我打在東江鎮的釘子,我自然要幫他。”

陳新理所當然的說完,站起來道:“我去見見王廷試,問他要軍火糧食,然後從水城直接去旅順。蘿莉的事情我再想想,從旅順回來再說。”

劉民有站起來送他,“快去吧,旅順已經開打了,自己注意安全,情報說後金有二十余門紅夷炮,盾車成百上千。”

……

旅順城北硝煙彌漫,西官山下兵甲如雲,各種顏色的後金兵鋪滿大地。

後金陣線前方雷聲陣陣,閃動著紅色的炮焰,二十三門各種口徑的紅夷炮不斷發出怒吼,將六磅到十二磅的鐵彈打向一裏半以外的登州土墻。一顆顆鐵彈呼嘯著落入土墻前後,濺起片片黑色的泥土。登州土墻則一片安靜,沒有任何還擊。

皇太極在戰前軍議,嶽托建議攻擊老虎尾的那個大型墩台,雖然死傷可能很重,但一旦攻克就能用紅夷炮封閉唯一的水道,他堅持認為那是關鍵點。

但眾人去鐵山查看之後,發現難度很大,遭到兩大貝勒的強烈反對,原因是那裏地形狹窄,兵力無法展開,兩翼都會遭到明軍戰船炮擊。內港中明軍戰船二十余艘,港外戰船也有數十,後金一調兵的話,西官山上就能發現,他們會從旅順城池和黃金山運送援兵,比後金騎兵還要快捷得多。更重要的是,他們沒有水師,在老虎尾那個長條形的狹小地方,根本無法堅守。

皇太極最後將攻擊點放在中間地段,兩翼的山體防線攻擊難度很大,山體本身的高度比土墻高得多,山上層層布防,同樣挖有壕溝,盾車也無法使用,明軍還可以從土城中調動兵力增援,尤其黃金山一側,不但會被明軍土墻上炮火打擊,還會遭到港口和海上明軍戰船的炮擊,他不希望一開始就攻打最困難的山體防線,所以他首先試試中間的土墻陣線。

明軍在西官山上的兩門紅夷炮在還擊,這兩門炮來自廣東,是己巳年由弗朗機雇傭軍帶到京師的,然後又隨著這些教官來了登州,由呂直調撥給了旅順。發射六磅鐵彈,身管二十八倍徑,比陳新的野戰炮射程遠,炮兵把仰角調到最大,仗著居高臨下,對山下連續發炮,射程高達兩裏多,落地時候形成高拋物線,幾乎無法形成跳彈,但炮彈落下的威力不小,凡被砸中的幾乎屍骨無存,給西側後金軍造成不小的混亂。

鐵質紅夷炮三發之後炮身滾燙,紛紛停下散熱,後金大鼓敲響,震天動地,炮陣後面的兩百余輛盾車開始前進。他們今天是第一次試探性的攻擊,鑒於攻擊的難度,這次後金各旗出的人一樣多,每旗一百弓手,共一千人,一千名外藩蒙古兵,烏真超哈和天佑軍各兩百火槍手,騎馬巴牙喇三百人,合計兩千七百戰兵,外加一千多推動盾車的包衣。

“推著走。”張忠旗大聲嚎叫著,用木棍抽打手下的三十多個包衣,他們推動著五輛盾車,他的身邊兩側是整齊一線的兩百輛盾車,排出了一裏多的陣線,在上千名包衣的推動下隆隆而去,整個陣線齊頭並進,如同一道木質的海潮。

這種盾車高八尺,用榆槐木制成,形狀如同一個轎廂,下面有四個木質小輪,前護板和頂板厚八寸(25厘米),能防禦明軍所有已知的火槍,高級一些的,還在頂上布三層牛皮,並鋪上泥土和沁水棉被,幾乎水火不侵。

部分精良的盾車前護板並非固定死的,而是用活銷固定,鉛彈打在上面,護板會仰俯卸力,鉛彈鐵彈往往被折射往另一方向,盾車後的人馬絲毫無傷。(注1)

粗糙的盾車前護板則固定死,這樣制作起來更加容易,木板後面用粗木條為肋,防護力同樣出色,張忠旗的麾下,就有三輛這樣的粗糙盾車。

張忠旗的身後是一排弓手和火槍手,後面是督陣的巴牙喇,巴牙喇手執強弓,手中所用的箭卻不是利箭,二十包了布頭的輕箭,布頭上全是紅色的染料,有任何敢遲疑不進者,巴牙喇就會用紅箭射擊,戰後查到身有紅印者,一律處斬,這樣每個巴牙喇就能控制更長的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