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撤離(第3/4頁)

接下來又是撫恤、傷兵安置、報功、補充兵員、戰鬥總結、訓練改進一系列的事情,不過現在陳新本人並沒有多少事情,下面有各職能司處理,只要完成後打報告上來他簽批,然後讓侍從室挑選一些軍功抽查核實便可。

這裏面最復雜的是報功,內部定功完成後,往朝廷報的戰功又是另外一套,兵務司需要把登州鎮自己的核定的戰功更換為人頭功,對應到不同的立功人員身上,這個工作比軍功核實還麻煩,陳新每次都不會報太多人,以減少朝廷在登州鎮的影響,往往都要修改好多次。

這次騎兵和騎馬步兵損失較大,又要在金州面對建奴可能的報復,陳新臨時改變了補充方式,從第四營的方陣千總部直接抽調兵員補充滿龍騎兵,然後再從登州調後備兵補充方陣千總部,但騎兵營的補充還是只能從登州抽調。

近衛第一總此次參與了清剿和攻擊城墻作戰,可以調回登州補充,陳新打算換第二營的鴛鴦陣千總部來輪戰,統歸朱國斌管轄。

他在南關呆了十多天,完成了作戰總結,又參加了幾次戰術改進演習,等到軍功核定完成後,親自給各部立功者授勛章,這次的作戰獎勵數額也通知到每個士兵,由軍需司給他們存入每人的軍籍號,回登州後便可領取,加上訓導官組織的幾次表彰會,軍中士氣很快又變得昂揚。

這些事情辦完後,陳新才返回旅順,沿途依然荒涼,只有一些旅順的軍戶在南關南面的平原鋤地清除雜草,準備播種苜蓿。

這種牧草被稱為牧草之王,是農業的一幫人在遼南實驗後建議播種的,選的是比較耐寒的種類,苜蓿既能馬吃也能人吃,含有豐富的粗蛋白、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對土地適應能力強,還能改善土質。只是幼苗期容易受到雜草危害,所以土地要先翻過,八月播種後很快會到冬季,雜草的草苗和種子便會被凍死,而苜蓿種子適應力強,提前出苗後能夠搶到營養,根系長大後能有效抑制雜草。

到明年,南關附近的苜蓿便可以開始收草,兩年後能夠多次收割,馬料便十分充足了,他們的根系還能肥土,以後轉種糧食也可以省去肥田這一步。

一路上陳新看到了多處山頭上的烽火台,只要有合格的士兵,這些墩台都能發揮很大作用,金州周圍外圍目前也有多個台堡,平日駐紮有百余人,既作為哨騎的補給點,也能起到預警作用。

他到達旅順的時候引起了當地屯戶的熱潮,這次登州鎮斬殺真夷過千,讓整個遼南的士氣高揚,遼東的東江鎮也頗有繳獲,比起前兩年的半死不活有所改觀。

陳新到達自己在城內的府衙時,宋聞賢還沒有從皮島回來,留守的一個外務司主事匆匆過來,和他一起的還有水師的副營官秦律方,秦律方如今是常駐旅順的水營主官。

外務司那人對陳新匯報道:“大人,廣鹿島的毛副將和石城島的尚副將來了,說是去祭奠毛總兵,順道來拜訪大人,已是等了幾天,秦大人又不準他們進港,他們只得先去了雙島。”他言語中對秦律方似乎頗有意見。

“這麽快。”陳新微微有些驚訝,這兩人剛剛打完破襲戰,聽說還有所斬獲,居然這麽快就來旅順拜訪。

尚可喜他是耳熟能詳的,對此人心情也有些復雜,他在入關後主持了廣州大屠殺,是最慘烈的屠城之一,但在這個時候,他還是抵抗後金最積極的人,他老爸尚學禮是抗金烈士,死在破襲赫圖阿拉的途中。上次黃龍被亂兵挾持,是尚可喜拼死上島,組織東江老人反撲,將領頭的耿仲裕斬殺,耿仲裕就是耿仲明的弟弟,他是東江鎮的老人,對黃龍這個空降幹部一向不滿,他這一鬧事,還連累了耿仲明,當時耿仲明能堅定造反的原因之一,就是擔心被這個弟弟牽連。

黃龍被耿仲裕虐待得夠慘,鼻子都沒有了,他不願再呆在皮島,現在把駐地改去了鹿島,尚可喜則是在石城島,已經被提升為副將。

原本歷史上,黃龍是去了旅順,尚可喜家族一百余人全部在旅順殉難,包括他的哥哥尚可義在內,與後金是不共戴天之仇。

旅順失陷之後,明廷對東江的疑慮越來越多,支持越來越少,但東江鎮的人還要忙著內訌,沈世魁當上了東江鎮總兵,因為尚可喜上次救了黃龍,對他心懷不滿,召他去皮島準備斬殺,被尚可喜提前得知消息,感覺走投無路,終於投入了後金這個仇人的懷抱,順道將東南方向幾個島的東江兵斬殺一空,他的水師改變了遼海的力量對比,明軍往往望風而逃,使得東江鎮徹底衰落。

他的命運總讓陳新有種無法言語的壓抑,而毛承祿則是失去了參與登州叛亂的機會,保住了一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