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八磅炮

夜間外圍爆發了少量的戰鬥,建奴模仿野獸嚎叫的聲音響了大半夜,想要騷擾登州鎮。建奴有復州城為依托,自己是能休息好的。但登州鎮的夜間防禦體系也經過了歷次檢驗,各千總部陸續派出了接應部隊,沒有讓建奴突破外圍。

第二日一早,大軍吃過早飯往復州推進,十多裏的路程很快到達,五千多軍隊順著珍珠河西岸到達復州城下,如同紅黑相間的地毯鋪滿城外的原野,響亮的軍號和鼓點震天動地。

陳新的大旗停在城東南的土地崗上,山上有一座永豐塔,據傳建於遼代重熙十三年,復州八景之一的“永豐夕照”便在此處。永豐塔高七丈,第一層八角八面,每面各有一個佛龕,第二階有十余層塔樓,塔頂檐角下掛風鈴,整體造型頗為精美。陳新看到時外墻有些風化,顯得斑駁而滄桑。

似乎建塔的地方都要傍晚才好看一樣,陳新此時也無心去看什麽夕照。他更關注眼前這座缺乏美感的城池。復州於洪武十年設衛,開初為土城,永樂四年築磚城,周長四裏三百步,城墻高兩丈五尺,寬一丈五尺,沒有甕城,就宏偉程度來說,與金州有很大的差距,光是城墻高度就足足少了一丈,就攻擊難度上講,就降低了一個档次。

復州在明代也是通海的地區,商業曾經十分繁榮,但經過老奴十大功績的洗禮後,此時已經一片荒蕪,城外分布的院落只有少部分留存,其他都變成了斷壁殘垣,商業只剩下和登州關寧的走私,本地不見任何商鋪貿易,連周圍肥沃的土地也是荒草叢生。只有珍珠河、復州河兩岸有少量軍屯,今年被登州哨騎燒掉大半,剩下的小部分還未成熟,陳新打算收了喂馬,一顆糧食也不會留給這些屠夫。

中軍哨騎已經繞過復州,往北去燒毀沿途軍堡的麥田,雖然只有幾十人,但他們這次配了一人雙馬,建奴如果想要阻止他們,就至少要投入幾倍的力量,而他們現在顯然是沒有的,哨騎燒的麥田越多,今天冬天復州沿線的後勤壓力就越大。

南門上寫著迎恩門三個字,陳新不記得自己是第幾次碰到迎恩門了,至少登州的西門是叫迎恩門,而且復州的北門也叫鎮海門,陳新只覺得大明城門名字版權問題嚴重。復州沒有西門,唯有東門和登州不同,叫作明通門。

這些情報早由哨騎查探清楚,這次復州城小,但也不意味著比金州好打,因為城中守軍眾多,復州成為前線後,後金兵也做了很多準備,守城的裝備比金州時候充裕得多,陳新可見的就有檑木、夜叉拍、撞杆等等,可以想見常規的灰瓶和火瓶應當也是有的。

城墻南面和東面各有一門紅夷炮,後金在崇禎四年造出了三到五門紅夷炮,五年初又造出兩門,不過性能上比廣東和福建的很大距離,即便比工部的產品也差得遠。

崇禎元年工部就造出了一門鐵體銅心的六磅炮,這一獨特的鑄炮技術領先世界,福建廣東得益於澳門炮廠的技術傳播,在銅炮和鐵炮的工藝上強於北方,但明軍的整體腐朽僅靠這些火炮無法扭轉,反而不斷充當運輸隊長的角色,光是大淩河和長山兩戰,後金就至少繳獲了七門大小不一的紅夷炮,現在復州城頭的就是來自大淩河的繳獲,分別發射七斤和九斤炮子,配的是大淩河的炮手,可見皇太極對復州是用了心思的。

後金兵在城中仍有近兩千的真夷戰兵,兩千的漢奸步兵,復州城中應當還有一些包衣,以建奴的組織力度,都是可以參與守城的,登州並沒有什麽兵力優勢。唯有氣勢上勝過建奴,昨日鑲白旗破膽,雖然他們前後逃回的人數有千余,但出城野戰是沒膽子了,莽古爾泰的正藍旗昨日損失很小,結構也很完整,目前是復州最有戰力的一部。

軍令司的參謀推演了一下,認為分兵攻擊三面容易被敵騎兵牽制,主力集中在南門,只把近衛第二千總部放在東門,分散建奴守軍的同時,依托珍珠河阻敵騎兵從東門和北門騷擾。

南門集中了三個千總部和騎兵營,擔任主攻的是近衛第一千總部,他們是鴛鴦陣編制,殺手隊的格鬥能力遠遠強過長矛兵,在山地和城市作戰中靈活性也更好。

攻擊仍然以奪取城門為目的,迎恩門沒有甕城,也沒有京師、南京那樣城池才有的千斤閘,加上城墻低矮,攻擊難度並不高。

明軍大陣停在兩裏處,第四營方陣千總部在西側展開,防備建奴北門派出騎兵繞過西城騷擾,龍騎兵千總部則騎馬在南門西南側,與騎兵一起左右策應。

四十多個盾車在四百多包衣推動下,往迎恩門而去,盾車分為前後兩排,中間有一些過壕車,卻沒有金州時候的簡易雲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