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新產品(第2/3頁)

陳新道:“自然,那些體力差些的,當年在海上就死了,能熬到現在還活著的,都是最強壯的人。”

“要養活這許多人,也沒那麽容易,登州糧價如今已經漲到一兩五錢,咱們在熟悉的糧商那裏去買,還能拿到一兩二三錢的。裏面有手藝的人先補入各個工坊,讓他們多少做些事情。”

陳新不太擔心如何養活,疤子已經從日本回來,今年的絲綢和棉布都是從灤州搶來的,回程利潤加起來,有十八萬兩,另外勤王過程中搶的,總收入有三十萬兩左右,加上去年的八萬兩結余,今年軍隊和民政開支大概在十二三萬兩,這樣他手上有二十多萬可動用的資金,況且朝廷還要給他發今年的軍餉,雖然不如關寧的多,戰兵加水師也有五萬多兩銀子。以他目前的經濟情況,咬咬牙還是能把現在這四萬多人養活。

陳新對劉民有道:“人要養著,但咱們不能白養,那個大廠區建得如何了?”

“威海的快建好了,靖海那邊還沒好,我打算以工代賑,從流民中抽兩千人去靖海,爭取年底修好,兩個新產品可以開始備料。但是這兩個工廠還是無法消化如此多的人口。安置的田地不夠,成山和靖海只吐出來萬畝拋荒地,現在按每戶十畝,只夠一千戶人,文登營這裏占了兩萬畝地,總共建了四個屯堡,兩千戶,只有七千多人。文登的民田清理出來兩萬畝,但是地方上已經有人來爭,好些都拿了地契出來,雖然是荒地,但也是有主的,他們要讓咱們拿錢買。”

陳新揉揉額頭道:“這些縉紳咱緩一下,錢我不會拿的,我想好怎麽對付他們再說,除了咱們自己的工廠和屯堡,就沒有其他的行業能提供就業?”

“其他行業有建築和服務業,消費群體主要都是軍隊和工坊的家眷,這次發下作戰獎勵之後,很多士兵都開始修建自己的住房,原來的居住區面積不夠,我正在規劃新的地方,但不能占去可耕種的土地,除了建築外,其他的飯館、茶樓、小商鋪也出現了很多,多少能吸收一些勞動力。今年秋收已經結束,我打算把文登那邊的兩萬畝先分下去,但只夠每戶十畝,裏面包括一百多傷殘士兵,每十戶農戶負責幫扶一家,這些士兵目前都在識字班學習,以後分派到各個屯堡的小學去,既教孩子識字,又能進行一些訓練,還能給那些農兵教官幫忙。為了保證傷兵的利益,耕牛、大犁都由他們掌握,那些農戶必須先幫他們做完,才能使用這些東西。”

陳新默算了一下道:“十畝夠了,每畝交給咱們兩鬥,還能剩下一石,開春還能收一季,按四口之家平均每人每天一斤,每月不過一石,他們每年至少還能有幾石的結余,套種的經濟作物和蔬菜也多少能補貼一些。也別讓他們分太多,真要是種地就衣食無憂,誰願意來當兵打仗,誰又願意進工坊做工。”

劉民有一邊寫著一邊道:“我認為十畝夠了,這樣他們至少有吃的,農活也不太多,有時間也可以去訓練,農閑的時候可以去做建築工,或者到工坊打臨工。”

陳新眨眨眼睛道:“這個勞動力不能讓他們自由流動,他們都算是咱們文登營的老人了,多少有些路子,既然有了田地,那些勞動崗位就先保證新到的流民,讓這些流民能養活自己。那些分了田的屯戶可以自己搞養殖之類的,別把崗位搶完了,這樣可以讓流民盡快安生下來。”

劉民有瞥他一眼沒好氣的道:“這怎麽限制。”

“這個多簡單,給新到的流民發內部戶貼,咱們屯堡全都有保甲,按月份限定只有某屯堡可以去做臨工,另外,那些流民肯定是希望少些人來爭,讓他們舉報就是,查實的就罰款。”

“這樣豈不是和朱元璋那一套差不多,走個路都要路引,這樣的限制怕是不能持久。況且建築也是要技術的,那些流民剛來,怎麽會這些東西。”

陳新抓抓頭道:“那這樣吧,這些會技術的不限制,但單純的體力勞動必須使用流民,既然消費群體主要是軍隊和工坊的人,咱們兩各管各的部門,普通體力勞動只能用新居民,一旦查實不符,就罰這個建房子人的工錢,這樣他們自然會去查驗。”

“那行吧,估計好些人要怨恨你。”

“放心吧,我肯定是讓黃思德去下令,以總訓導官名義簽發,他們要怪就去怪黃思德。再說我不是還有農兵系統嘛,原本農兵計劃的每月五錢銀子,我把這五錢拆成十份,每訓練一次五分銀子,這樣他們有銀子賺,怨氣會少很多。每月訓練十次,他們也就沒多少時間去打工了。”

劉民有笑道:“這倒是好辦法,那你不如把流民全都編起來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