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舞台(第3/3頁)

六月任命下來,果然是孫元化任登萊巡撫,他本人似乎對這個職位還不太有興趣,上疏請辭,崇禎沒有準許,逼著他當官。孫元化對登萊管轄的東江鎮有些心裏沒底,希望用他自己信得過的人擔任東江鎮總兵官,人選是一直跟著他的黃龍,黃龍在灤州戰役中指揮關寧軍紅夷炮隊,在原本的歷史上是四城之戰的首功,因為文登營的出彩表現,他的功績被大打折扣,而且很多廷官認為從關寧軍調人去東江任總兵,恐怕難以服眾,沒準那些東江丘八再鬧出什麽大事,所以一直爭議不絕,遲遲未能定下來。

跟孫元化一樣不想當官的,還有他的本家孫承宗和馬世龍。孫承宗連上三道奏疏請辭,又是說生病,又是說年邁,死活不想再去遼東督師,崇禎思來想去,能鎮住關寧軍的,只有這個老頭,實在無人可用,死活要他去上任,每次都是溫言寬慰,最後加一句不許,逼得六十多的老孫頭只有再去關寧。馬世龍沒有那麽重要,梁廷棟有意讓他當薊鎮總兵,但馬世龍推辭了,回了自己的老家,在他看來,套寇沒有建奴可怕,而且他在當地也能指揮自如,不必和自己人鬥心眼。

陳新手下的軍官也各有升遷,最主要的四名千總,署職都到了山東都司府指揮簽書,各蔭一子為本衛百戶,其他把總、百總多是文登三衛的指揮、同知、僉事,這些都是空銜,不管衛事,三衛的僉事以上資格的官員又是暴增。衛所官再不值錢,對這些纖夫和平民來說,都是一種飛躍,是以文登營軍官人人高興。

普通士兵最關注的,則是獎金,文登營內部的記功也在緊密進行,這次文登營從萊陽開始算,繳獲超過十三萬兩,最多的是在灤州,文登營的記功體系以任務執行的重要性和完成情況評價,這次連續作戰,人員又有調整,較為復雜,幾個千總都盡力為自己所部爭取,雖然代正剛和王長福先回了文登,但都留下本部副千總,加上盧傳宗和朱國斌,每日都和劉破軍、黃思德、周世發、董漁等人爭執。

負責核功的周世發幾人被他們磨得精疲力盡,管銀子的董漁也是焦頭爛額,陳新並不直接參與,打算先讓他們自己折騰,最後他在出來平衡一下。等到他們終於討論好之後,陳新審查之後略作調整,先行發放了一半獎金,普通士兵的也拿到十兩以上,官兵都興高采烈。

然後陳新召集各個主官,讓朱國斌和祝代春第二批返航,帶領新招募的一千五百名纖夫返回文登,盡快開始新兵訓練。從弗朗機那邊挖來的兩個炮手也將隨第二批返程。第三批由盧傳宗帶隊,主要是剩余的老兵和傷員。

今年的海貿仍然由兩艘船進行,灤州搶來了大量緞匹和棉布,今年這次海貿基本就夠了,加上回程利潤,比他搶的十三萬兩銀子還要多。

王足貴和秦律方這群原來的海盜被留下籌建水營,水營遊擊定為疤子,但他必須先到五島完成貿易再上任。

兩艘船出發的時候,陳新和劉民有帶著宋聞賢、周來福等人也隨船返航,同行的還有李冉竹。

兩人在船上就開始編寫各自的工作計劃,陳新規劃優先的是撫恤、傷兵安置、新兵招募訓練、營房擴展和水營的籌建。劉民有根據陳新的要求,編寫了民政和工坊的近期計劃,民政方面也會將人力轉移到四個重點方面,保證軍隊的擴編和傷病安置。更重要的是開始清理文登的所有荒地,編制軍屯計劃。

己巳年的這場巨變,讓文登營從一支默默無聞的地方部隊,成為威名遠揚的天下強軍,更廣闊的舞台已經為他們鋪開。

第四卷 江山如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