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已巳年(第2/3頁)

“第一個,你就在工坊裏面貼告示,所有工匠都可以參加,誰能把鉆槍管時間縮短,每縮短一天加一級工匠工資,不設上限。”

唐作相眼睛睜得老大,一級工資可是五錢銀子,要是慢慢升,兩三年考核合格才能漲一級,要是能把鉆槍管時間減十天,就是五兩的月工資,一直拿到老的,他不由舔了舔舌頭。

陳新繼續說道:“減得最多的,一次性給五十兩獎勵。”

唐作相口中分泌出許多口水,他用力吞了一口,“那小人能不能也試試。”

“當然可以,我說過是所有人,不過不能耽擱手上事情。那些工匠想的主意要是需要什麽工具,花些銀子不怕。”陳新理所當然的說道,他覺得蘇聯的這個法子挺好,尤其是現在的科技門檻並不高,專業分工也沒有細化的時代,只要這些人肯動腦子,肯定能折騰出東西來。明代的科技一般都是官員和讀書人靠興趣研究,對工匠極為輕視,而工匠大多不識字,即便有想法也無法流傳於世,實際制作、使用和搞理論的人是脫節的,其實同時代的歐洲也差不多,自己給一個平台,試試看經過劉民有教過些字的工匠能做到什麽程度。

唐作相暗暗打算自己也要去試一下,他迫不及待問下一個任務。

“下個任務,一樣的貼告示,誰能做出用火石打火的槍來,獎勵六級工資,一次獎勵一百兩銀子。”陳新想了一下,回想起劉民有買房子的樣子,補充道:“還有三進大屋一所。”

一滴口水終於順著唐作相的嘴邊流出。

……

宋聞賢呆了兩天,便從威海返回登州,陳新給他的任務是先打點王廷試,年後再去山海關。

陳新自己則派人在附近的萊陽、寧海等地方繼續招募流民,文登的大片荒地成了他的屯堡,山東破產的農民提供了充足的資源,經濟不寬裕的陳新沒舍得給他們修瓦房,但是給了食物,消息傳出,文登周圍包括三個衛城的乞丐為之一空,流民們有了希望,開動腦筋搭起千奇百怪的窩棚,很快超過兩千人,徐元華把他們組織起來,分為五個屯堡。

他們按五十人一甲,編為屯戶開挖水渠和打灌井,每日布置勞動任務,屯田專家文顯明也被調到了這邊,準備春耕所需的物資。威海的兩千畝地今年地力不足,只收了一千多石糧食,麻子墩的屯堡已經有三百多戶一千多人,加上船上的水手、剩下的一個旗隊戰兵,陳新算著也只夠他們吃到明年上半年,就沒有從威海調糧食過來。文登的一萬畝軍田和幾千畝民田都比威海要好,明年年底的時候收下糧食來,就能解決軍糧了。

十一月五百新兵訓練完成,由原來的步隊帶著繼續剿匪,一百名騎兵也是八個小隊,每次調出兩個小隊配合,演練哨探,陳新看過這些新騎兵們出動後,再次確定他們暫時只能幹些哨探打雜的活,但騎兵不練又不行,只得指望朱國斌改進。

打到十二月,基本把文登縣城附近的土匪都打光了,剩下些小股土匪聽了文登營殺人厲害,紛紛往偏僻的地方轉移,有些甚至跑去了旁邊的萊陽和寧海州。十二月陳新剿匪又剿到一萬多兩銀子,三千多石糧食,他估計土匪資源很快就要用完,以後要打土匪,就要到別人地方去找了。

那兩千多的屯戶陳新也沒打算讓他們白吃飯,選了三百多強壯的出來,抽空由訓練隊進行基礎訓練和兵器訓練,只給每月三錢銀子的訓練費,作為戰兵戰損的補充兵,練得好的可以直接替換現有戰兵,也給了戰兵更大的壓力。

余知縣的轄地內天清海晏,土匪和乞丐都沒有了,陳新和周洪謨又多次給他送上孝敬,他對文登營印象大好,即便陳新已經占了幾千畝民田,他也只是按一千畝算,而且他向登萊道報上境內發現聞香教活動,文登營接著就報上去幾百級首級的戰功。

周洪謨看上的是臨清參將,但位置上有人坐著,他這點戰功未必撬得動,十二月陳新又分了兩千兩銀子給他,周洪謨便準備開春派人去京師看看情況。

轉眼到了十二月二十四的交年節,所有戰兵都停止了訓練,難得的輪休,陳新給他們放假,有些附近的就回家過年,外地的就到文登縣或附近買來三牲和香燭,在營地外面祭祖敬天,周圍一些屯戶也湊錢買了鞭炮,在附近放起來。文登縣和原來文登營的人看到了這裏的商機,就在老的文登營內租了房子,開起一些布店、糖果店、糧店、鐵器店等,又一個小城鎮現出雛形。

陳新臘月二十八提前跟周洪謨合余知縣拜過年,當日又在兵營和營內的官兵聚餐,臘月二十九帶著些威海的士兵出發回麻子墩,在溫泉鎮歇息一晚,三十下午終於趕回了闊別幾月的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