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合作關系(第2/3頁)

代正剛他們這夥做過纖夫的人,都是陳新認為最好的兵員,他們多半是見盧驢子和代正剛賺了錢,眼熱之下也要來跟著自己,人當然是要的,不過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陳新短短考慮了一會道:“願意來的都要,不過要分批,剛去一定是辛苦的,有家眷的可能照顧不過來,第一批就三十人,只要光棍,並且你要事先言明,可能要送命的,傷了死了都是三十兩銀子撫恤。”

“知道了,陳哥,我這就去碼頭讓那同鄉帶信回去。來不來就看他們自己了。”代正剛說完就忙忙出門,往碼頭而去。

宋聞賢眯著眼悠悠道:“陳兄弟格局不小,恐怕不是只要個納級千戶吧。”

現在只剩下兩人,都是一丘之貉,陳新也不顧忌,淡淡道:“東虜猖獗,正是男兒立功之時,此時不博又待何時。”

宋聞賢看著眼前這個陳新,以一賬房出海,拿把槍躲著殺人,倒殺出了威望,人情世故也懂,在官場上沒準還是有前途,但他非去當個衛所官,實在讓宋聞賢有些費解,此時又說要想靠武功得功名。

想了想後,宋聞賢還是決定勸勸他:“陳兄弟,那建奴不是那麽好打的,自老奴以七大恨起兵以來,我大明幾無勝績,總兵副將都死了無數,咱還是不趟這渾水的好。”

“去年有寧遠之捷,今年有寧錦大捷,遼東還是大有可為嘛。”

宋聞賢生怕這個合作夥伴去送死,急道:“陳兄是否明知故問,那朝廷的紋飾之詞豈可當真,所謂寧遠大捷,只看那首級數,陳兄理當知道是個什麽玩意,自古可曾聽聞斬首兩百之大捷,只說覺華一地,便是上萬軍民,遼西墩堡十去八、九。這次寧錦之戰,大小淩河也讓人拆了……”

陳新在一邊補充道:“黃台吉順便把冬小麥也幫關寧軍收了,要說人家還是厚道的,大老遠跑來幫忙。”

宋聞賢赤的一笑:“當然要收,不然人家朝鮮回來休息都顧不上,圖個啥,也不知是誰大捷,咱們現在說笑可以,真去打建奴豈是說笑的,陳兄萬勿輕信邸報之言”

陳新看宋聞賢一臉焦急,不由笑起來。

“哎呀,陳兄弟你還笑,朝廷一年三百萬遼餉投下去,養著關內兵關外兵十一二萬(注1),東江鎮兩三萬(注2),這麽多兵都打不過建奴,可知那建奴之兇殘。咱們要功名,未必要如武夫般拼命。”

“那小弟有一事不明了,宋先生既曾中過秀才,為何卻不走科舉正途博個功名,反而要如我等武夫一般出海拼命?”

宋聞賢張張嘴,沒說出話來,半響後,他望望門口,確定無人後,對陳新悄悄道:“眼下我也不再瞞你,你知道就是了,我這個秀才也是假的,但不是我考不過別人,實在是運氣不佳而已。”

陳新見他終於承認,心下滿意,自己一直便心存懷疑,這宋聞賢一副熱衷權力的模樣,要是有個功名,絕不會如此甘於當個幕僚,他以前說什麽中過秀才,都是騙人的,不過他說有秀才的實力,陳新倒是相信。

宋聞賢揭穿陳新一次,陳新也揭穿他一次,兩人算扯平了,再次證明兩人是真正的一丘之貉。宋聞賢倒絲毫沒有不好意思,悠閑的喝起茶來。

陳新也沒有笑話他,收了笑臉沉吟道:“宋先生你看我現在若做海貿,和趙海明有何區別?”

宋聞賢微微一愣:“陳兄弟文武雙……”

“宋兄就別客套了,我現在和趙海明沒有區別,說得難聽點,就是海上的青皮打行,在船上還算齊心,一上岸就是烏合之眾,各自散去。若是在威海有地盤立足,人心一聚,格局便大為不同,同樣的海貿,可以一條船,也可以三五條船,可以去日本,也可去江南,又豈止賺這點銀子,所以,無論宋先生當幕僚也好,博功名也罷,你我互為聲援,才是長策。”

陳新並不會分份額給宋聞賢,雖然多出了錢中選離開後的份額,但以他一個幕僚的能量,還不足以拿那麽多銀子,正常情況下,每次給他的銀子不會超過一千兩,除非是象這次搶到船,但搶不到的時候是大多數。陳新與此人合作最大的原因就是宋聞賢對登州官場的熟悉,而陳新的力量和海貿分成,也是宋聞賢在巡撫衙門地位的有力支持,所以陳新乘著此時要與他明確這樣的戰略夥伴關系,好讓他認真幫自己做些事。

宋聞賢老奸巨猾,很快明白過來,但他心中主要還是看重海貿利潤,有這東西,他在巡撫衙門的地位就十分穩固,至於陳新所說的聲援,他倒沒看上,宋聞賢多少也感染了些明代蔑視武將的風氣,一個衛所納級千戶,在文貴武賤的現在能聲援個什麽。

宋聞賢當然是欣然答應,他也希望陳新能把海貿做大點。海貿並非運河,不是任何時候都能出海,江南和福建的大海商一般每年跑兩次日本,大多結伴而行,六七月順著向北的洋流季風去日本,八、九月又順著向南的洋流返回,九月後去日本的,時間用得長,加上自己采買貨物的時間,一般就要等過了冬才回來,以前趙海明有時一年也只跑一趟,如果多一條船,利潤就能翻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