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章 治理難(第2/3頁)

還別說,孫享福被虞秀兒這麽一提醒,才驚覺,原來自己有這麽多的子女,一個個打招呼聊幾句的話,估計一刻鐘都過去了,於是,朝眾多小妾和孩子們揮了揮手道,“你們且先回去吧!我稍後就回來。”

然之後,孫享福就食言了。

李世民怎麽可能簡單的放他回去,對於拜占庭的情況,對於大食的後續計劃,一開始聊起來,就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說的完的。

“朕原本以為,打下了更多的地盤,沒有了外患之後,日子會過的輕松些,卻沒想到,越是走到了最後的一步,壓力反而越發大了起來,正明可有解朕心中憂患之法?”將正事聊完了之後,李世民才開口問道。

孫享福答道,“治理的難度,會隨著版圖的增大,治下人口數量的增多,而越來越大,所以,在今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咱們都要處於一種政治體系升級的狀態中,尊重各民族的風俗,根據地域不同,制定不同的相關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就目前看來,原先的州道制度,就已經不適用了,隨著國家進入穩定期,人口會出現持續的增長,鍋就那麽大,可是,在這口鍋裏面吃飯的人卻越來越多,不精細化管理,日子長了,就會出問題。咱們應該像種田一樣,把國家管理,從淺耕粗種,轉換到精耕細種的模式,將行政區域劃小一些,管理的更全面一些,將地區開發度,跟人口增長的速度掛鉤,儲備用地,儲備礦物,林木資源,全都厘清楚,在出現了人均擁有的土地,收入,失衡,地方資源不具備可持續發展的情況的時候,及時進行調整,這樣,或許會好一些。”

“行政區域劃小一些,管理的更細一些。”李世民很精準的捕捉到了孫享福這番話的中心思想,將這句話單拿出來重復了一遍之後,覺得很有道理。

至於怎麽將自己家的東西盤清楚,把消耗和產出,以及後續的儲備量的關系弄清楚,使各方面產業得以長久延續,這也是一門大學問,當真正把各方面數據統計出來,讓整個國家的供給層,不出現斷裂的時候,那麽整個國家的發展就穩了。

這都是一些後世的管理科學,在這個時期,能考慮到這方面的人很少,古代社會,往往會因為沒有這樣的規劃,一個朝代,到了中後期,土地兼並會日趨嚴重,人口繁衍又擴大,導致老百姓沒有足夠養活自己的耕地,再出現點災荒,大家沒有飯吃的時候,不往死裏造反才怪。

“正明具體有什麽想法麽?”天色雖然已經不早了,但感覺自己在跟孫享福的交談中,仍然有很多收獲的李世民繼續問道。

孫享福幾乎沒怎麽想,就答道,“將各州道,按照一定的地域風俗,人口數量,劃分成為行省,由政事堂,細化的管理各行省事務,會比較妥當些。就目前咱們設立的州道而言,大多都可以拆開劃分為三到四個省,平均五六州,就可以劃為一個省,全國算下來,差不多可以劃為近百個省,這樣重新一擬定,就可以給下面的人,很多上升的通道。另外,政事堂和十部也要擴大,左右仆射和幾個平章事,管理全國這麽大的範圍,光是各方面數據過一遍,都得十天半個月的,您覺這樣管,能有效率嗎?”

孫享福說到這個,李世民也是連連點頭,李承乾已經不止一次的給他抱怨了,國家太大,政務太繁忙了,大唐現在的版圖,是貞觀元年的好幾倍大,人口,更是達到了一億一千多萬,光是把八百多個州的州刺史名單給你念一遍,那都得半個小時以上。

吏部的官員,往往用一年多的時間,才能將五千多個縣的縣令的政績考評報告交出來,其它諸如戶部,財部,等等等等每個部門,無一不是這樣,可以說,治理難的問題,已經在各個方面暴露了出來。

如果還采用原來的那套官制,是絕對不可行的了。

“正明以為,該當如何改革?”對於整個朝廷制度大改,可不是小事情,李世民很是謹慎的問道。

孫享福想了想道,“其實也不難,像政事堂的平章事,咱們完全可以給他弄個三五十個出來,而且,不需要明文限定人數。十部的侍郎,也不要只設左右兩個了,根據實際需求,五個人能滿足需求,就任命五個,十個人才能滿足需求,就任命十個,甚至還可以更多。這樣給所有的人更多的上升通道,在大事情上,保持群策群力的作風,就比堅守住一個固化的制度,讓所有的人,因為一個位置,爭來爭去,要好的多。”

“五十個平章事?”李世民被孫享福隨口說出來的一個數字嚇到了,不過,細細一想,覺得好像也蠻有道理的。

孫享福之所以這麽敢想,是因為他在後世,就是生活在這樣的一個體制的時代,那時,我國的國務院常委,至少都有好幾個,政治委員的數量,更是多到一般人根本數不過來,各個部門的副部長,一般都有十個八個之多,這還只是管理後世我國的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