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到船廠

要說大唐現在那座城市的工業氣息最濃,那麽,肯定是渭南。

乘坐首批量產的中型蒸汽輪船,只需要一個多時辰,就可以從長安到達渭南,這種以快速客運為目的建造的輪船,最大載重才三千石,換算下來,吃水兩百噸左右。

然而,這樣的船它卻裝載了兩個較大的三缸蒸汽機作為動力推進,正常時速可達十八公裏以上,順水的話,每小時甚至能跑到二十多公裏,一個時辰,將近四十五公裏左右,從長安往下遊水道跑,基本能實現日行千裏的速度。

當然,它還可以更快,只是再快,安全就不好保證了,為了讓這樣的快船在水道上行走,渭河之上甚至要專門劃分出快船行駛航道,和慢船行駛航道。

因為,老舊的船只,轉向避讓會比較慢,以現在渭河隨時隨地都千船萬帆的熱鬧景象,很容易撞船。

這艘名為‘太子號’的蒸汽動力船,是李承乾的專用船,分上中下三層,下層艙是工作間,中層艙,是可供休息的房間,上層艙,則是個小型的觀光宴會艙,裝飾的很豪華,一百多人在船上,也不是顯得又多擁擠。

如果是專業對外營運的客船,內部構造可能會更簡單一些,安上整排整排的座位就行,那樣的話,一船就能運送好幾百人,從旬陽縣的碼頭,三天內可達江陵,從渭南碼頭,則三天之內,可達登州萊州,五天之內到杭州灣,八九天左右,就到廣州城了。

這種日行千裏的速度,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已經非常快了,但是在孫享福看來,它還是慢的出奇。

後世,西安到廣州,火車也就是一天的事情,你現在日夜不停,走八九天才到,簡直是弱爆了。

孫家的小子們,都是在九垸縣過的童年,所以,根本不怕水,他們到了船上之後,比孫享福還熟悉,顯然,之前是坐過太子號的,孫享福都不需要照看他們,他們就把最好的視角位置霸占住了,玩起了船上的望遠鏡。

“老師覺得,這船造的如何?”在上層艙的沙發落坐之後,李承乾有些得意的向孫享福問道。

蒸汽船從首次試航,到之後的每一次試航,再到最終成型,裝修成現在的這個樣子,李承乾都有參與,目前為止,速度和舒適度,還沒有能與之比肩的,畢竟,此前李世民在安西都護府那邊,根本用不上這樣的船。

孫享福點頭露出來一絲贊嘆之色,又問道,“它一年能產多少艘?”

李承乾笑著答道,“您應該問一個月能產多少艘,技術成型了之後,咱們可是將所有的零部件全部批量制造,現在,渭南船廠上了十條大生產線,五條是造客船的,五條是造貨船的,基本都是拿造好的標準零部件組裝起來,就能成船,客船每條生產線,每個月都可以造一艘。貨船的構造更簡單一些,二十天不到,就能出一艘,兩個月,可以出十五艘,今年才批量生產了三個月,客船和貨船,就已經出產四十多艘了。不過,目前這種三千石的中小型船,都是走內陸江河,用於民用和商用,做信件包裹郵遞,和生鮮貨物運送等,真正全包鋼的軍艦和遠海航行的大船,在杭州灣船廠制造,那邊的航海,造船人才,更多一些。”

孫享福早年督造軍事裝備的時候,用的這套細化分解,標準制造,組裝成型的手段,現在已經被各個行業活學活用了,這樣做起事情來,效率更高,更簡便一些。

這種中小型船只,並非戰艦,除了底板,大部分地方都不需要用鋼板澆築,制造起來,自然是簡單。

按照李承乾說的這個產量,恐怕,要不了幾年,大唐內部江河湖泊上的船只,恐怕就都要換一輪了,這樣,整個客運和物流的效率,就提高了很多。

孫享福又問道,“駕駛這樣的蒸汽船的船運人員,跟的上出船的速度嗎?”

李承乾答道,“有些緊張,航海學院的學生,都是香餑餑,教出來的人才,是要用於遠洋航海事業的,所以,我想在藍田技術學院這邊,專門開設一個蒸汽輪船駕駛班,培訓駕駛人員。”

孫享福笑了笑道,“一個班肯定不夠,可以將其分出來,專門成立一所院校,幾千,上萬規模的培養,未來,咱們需要用到類似人才的地方,會越來越多。”

李承乾一想也是,現在才幾十艘船,之前培訓出來的幾百人,就都用上了,往後,還不知道有多少這樣的船只需要人駕駛,於是點頭道,“老師說的是,回頭,我讓宇文侍郎,把這件事情辦了。”

這裏,李恪想到了山南道那邊一些跑船運的人,又向李承乾建議道,“咱們還得優先讓那些有跑船經驗的水手來學習,另外,長安一處學院不夠,江陵那邊,熟悉船務的人才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