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開田種植

股份的方面,還需要對當地本地百姓公開招募一些,其實不是一下子就能全部定下來的事情,有馮盎的兩千萬貫,加上孫享福和李泰帶來的三百多萬貫打底,在南方地區開辟多個高端種植研究園的條件,基本就具備了。

這些種植園未來的範圍,可不是一般的大,光種類就是幾十上百種,投入自然也是巨大的,孫享福倒是希望有更多的人,更多的資金參與進來。

比如說橡膠樹,就需要找整片整片的山林種植,而且,需要等六年以上,才能逐漸開始取膠,至於獲得回報,還得看大唐在工業方面有沒有進步,需不需要用到它,而這期間,每年需要追兩至三次有機肥,在水分不足的地方,每隔三到五天,就要澆一次水,還需要做一些除藤蔓和修枝的工作,所需要的人力成本,非常巨大,不在別的方面盈利,來幫補支撐它,只怕是不行。

最關鍵的是,橡膠樹是有毒植物,種子和樹葉,都有毒,一旦被人或者牲畜誤食,輕則嘔吐,腹痛,頭暈,無力,重則抽搐,昏迷,休克,需要很大程度的安全管理,盡量遠離人們生活的區域種植。

而像紅薯,土豆,玉米,花生,辣椒,番茄這樣的農作物,它的種植推廣或許容易一些,但是以大唐現在的行情,估計也就最開始吃一撥新鮮的過後,就會進入十分微薄的盈利模式,畢竟,這些作物種子,是面向所有平民百姓出售的,高價沒有意義。

飯後,孫享福便和馮盎到了他的辦公地,這裏,有嶺南地區比較詳細的地圖,孫享福按照一些熱帶雨林的作物的生長環境,說了一些地方,馮盎果然給了他許多推薦,如果能尋找到天然合適的地方,會節省後續許多管理上的成本,所以,兩人相約好了一個行程之後,就各自回房休息去了。

畢竟,孫享福現在還不知趙龍他們具體帶回來了多少種作物,而大部分普通作物,在開好的熟田裏,就能種植,廣州城附近,馮盎隨時可以開辟一些田地出來給孫享福種植,所以,孫享福要做的,是勘察一些適合用作開發成種植園的地區。

它不能離城池太遠,因為工作人員需要常年駐地研究,有許多生活物質,和娛樂方面的需求,也不能離城池人員密集區域太近,受太多外來因素的影響,也容易出問題,索性嶺南的特點就是地盤大,到處都是荒山野嶺,幾乎每個州縣城池的周邊,都有類似的地方,孫享福也正好借此機會,推動嶺南的一些野外地區的開發了。

次日清晨,用過早飯之後,孫享福等人就與馮盎一起出發,先是要去白雲湖看一看的,把組織招募人手的事情落實下來,新作物的種植好打理,需要很多比較新穎的技術,這就需要所有人手都懂得聽,甚至是說漢語,有一定的交流能力。

這樣的人,以往在嶺南並不是很好找,不過,在馮盎這麽多年的努力下,卻也不再是那麽難了,只要宣傳做的到位,幾天之後,海外新物種真的上岸的時候,應該會招募到不少人。

“孫師,想不到,嶺南的早稻,三月份就可以收割了。”第一次來嶺南,對種稻也有些心得了的李泰,看到白雲湖半島周邊大片大片即將收割的稻田之後,有些感嘆道。

孫享福也看了看那些水稻的長勢,還算不錯,笑道,“嶺南沿海,最冷的時候,也比山南道初春的溫度還稍微高些,而且,他們種植的占城稻,是所有稻種裏面,生長周期最短的,開年種,三月份收,一點也不奇怪,並且,這邊暫時也未必需要引進咱們的雜交水稻,他們只需要保持原種生長周期短這個特性,一年三收,一畝地的總產量,就未必比咱們雜交水稻的產量低多少。”

當年孫享福第一次將稻種引進過來時,就種出了畝產濕重十石三的產量,曬成幹稻谷,大約九石,而後來百姓種植的精耕田,畝產大約是在七石左右,種的比較粗糙的,也能達到畝產五石多。

可人家這裏是一年三收,按照精耕田來算,一畝田一年的總產量,那就是二十石往上,並不比山南道垸田區域的兩季水稻田產出的少。

只是,以這邊的百姓目前的智力和耕種水平,以及多山的地理環境,不適宜大面積開發精耕田而已,否則,嶺南的三熟田地要是上個兩三千萬畝,孫享福暫時還真不用在山南道搞什麽垸田,研究什麽雜交水稻了。

在比較原始落後的部落長大的百姓們,智力水平成長起來,是需要一個很漫長的過程的,他們的下一代,有了文化教育,就會好的多,孫享福進入半島的街道之後,立即引發了轟動,當年那些種稻的老農們,可都還認得他。

而且,他那間由紅木和紫檀木建造裝飾起來的房子,就像是半島上的聖殿一般,一直享有著所有人的保護和打理,以那些木材的質量,即便是千年以後,也不見得會腐朽,何況是短短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