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膽子大的走在前面

幹鍋魚子沒有辣椒做佐料,總感覺缺了點味道,也或許是長孫無忌問了一句非常倒胃口的話,導致孫享福沒有了胃口。

其實這些事怪不著孫享福,是長孫無忌三番五次的跑來孫享福這問計,是朝堂諸公,有事沒事,都愛把自己拿不準的事,拿來向孫享福詢問,搞的九垸縣的驛差,都像是孫家專用的一般,甚至,搞的孫享福每天都差不多要用一個時辰來回信。

“不瞞您說,先前去池塘釣魚的時候,我還在想,就我現在過的這種日子,給個神仙來做,我也未必舍得換,況且,不是我愛管朝廷的事,也不是我貪念什麽權位,是你們都要來找我,您說,我是閉門謝客誰也不理的好,還是力所能及,幫諸公解答疑難的好?”

長孫無忌聞言,也是一臉郁悶,他自己也搞不懂,為什麽出現這種情況,難道朝堂上下這麽多智者的智慧,都不及孫正明一人?

應該不是的,是這些智者缺少反思,缺少一種向前進步的思想,就目前來看,只要是孫享福做出來了的事情,朝堂就有很多人有能力復制,甚至將其做的更好,比如長孫沖建設打造的定襄城,就不比孫享福弄出來的善陽城差,上齊,烏蘭,泰安等北地新建的郡城,都是在善陽城的基礎上加以改良,從基礎建設,到商業便捷度,沒有一個比善陽差的。

由此可見,不是這個時代沒有才能之士,而是這些才能之士,缺乏大膽創新,開辟更好的局面的那種膽略和氣魄。

摸著石頭過河,總是膽子大的人,走在最前面,大唐的頂尖管理層,就缺這種走在最前面的勇氣。

當然,這也不是他們的錯,時代的局限性導致了他們與後世人的思想不同。

“若非你是這樣的性子,又那裏能安然享受現在的好日子呢!罷了,暫且不談此事,免得倒了胃口,我這裏有一封去年的文科狀元李文庸的奏折,想給你看看。”長孫無忌從袖口拿出一個折子,遞給孫享福道。

孫享福知道,即便是狀元,在沒有通過實習階段之前,也是不會直接授予正式官職的,而沒有正式官職,就沒有上奏的權力。那麽,這份長孫無忌拿出來的奏折,應該就是這個正在實習的狀元李文庸托他轉奏的,李文庸本人,應該是被分配到了江陵這邊實習。

古人的創新能力,一直都很低下,這一屆的考卷,幾乎完全是走了上一屆孫享福出的那些考卷的套路,換湯不換藥,同樣不以分數為絕對取中標準,所有獲得三甲的名次的考生,大多都是有一些新奇且又有可取之處的想法的人。

這個李文庸能脫穎而出,就是因為他的文章,直指朝廷現在的管理制度的弊端,幾乎推翻了以往官員升遷考評的那一套,有很多可取之處,而他這封奏折,就是他在實習了兩個月後,對之前的考卷上提出的那些主張的一些增補和修改。

孫享福本想大致掃一眼就算了的,因為,朝廷現在的制度利弊,根本不是一個在底層的實習生能看的清楚的,可是翻開了之後,他就被裏面的內容吸引了進去,倒是讓一小鍋燒的微焦的香噴噴的魚子,下了長孫無忌一個人的肚子。

“想不到,真是想不到,這個李文庸居然能憑空設計出一套新的考核機制,雖然其中還有一些條款有些想當然,不過,瑕不掩瑜,朝廷照搬他這套政策,對於整個吏治管理,有很大的幫助,地方上若是能夠落實,更是能大大推動當地建設,此人能得頭名狀元,倒是有些真才實學的,但是……”

“正明是想說,即便是這封奏折交到政事堂,朝廷也不會通過是吧!”

孫享福點了點頭,沒有說話。

李文庸在奏折裏提議,給所有官員設定的新考核機制,除了要看這個官員為當地百姓開辟了多少產業,這些產業,把當地百姓的人均收入提升了多少之外,還要在基礎建設數量,人口增長數量,田畝增長數量,富戶,上戶,中戶,貧戶的同比,環比數量等等,各個方面,對一個主政官員,進行全方位的評比考核,而且,還要給每個主政官員設定施政預期目標。

比如,一個縣有五百貧困戶,每年必須要做到減少一成,才算合格,減少兩成,才算優良,減少三成,算上佳,中戶,上戶,同樣如此,除非所有百姓到達到富戶的程度,並且一直保持,這種脫貧指數的計入,才報廢。

這還只是其中的收入一項,別的所有項目,都有類似的考評。

這一套體系,確實能起到鞭策地方官員勵精圖治的作用,但有些太過理想化了,除非是非常有能力的官員,才有可能在這套考核體系中獲得上佳的考評,而且,這個官員,肯定會非常忙,非常累,因為,要顧忌的方面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