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分家的建議

孫享福一系列的設計,都是在後世的成例上,加以更加完美的改進。

之後的垸田,只會越築越大,如果地塊合適,說不定會直接圈下一個縣那麽大的地方,甚至更大的地方,來整體作為垸田規劃。

同時,他也希望在垸田築成的時候,垸內的所有基礎建設也都全部做好。

比如一號大垸,雖然只有六個村子,三萬多畝地,但有一千五百戶人家,不人口數量三四千,不輸於偏遠地區的下縣,但是,其未來的產出,可能還要高於許多人口超過三千戶的中縣。

因為這裏的人口非常集中,產出效率非常高,在大堤築好的時候,垸內的主灌溉渠,副灌溉渠就已經挖好,主幹道,副幹道,以及田埂的路基,也全部鋪設好了。

之後,武士彟派了工程隊的人過來,簡單的將一條貫穿整個垸,長達四十多裏的水泥路鋪上,然後,沿著道路,將一千五百多套磚瓦結構的民居分成幾塊修建好,就將一千五百戶百姓,很好的安置在了這裏。

要知道,孫享福現在種植水稻的一號垸田的整體面積,還沒有一個普通縣的五分之一的地盤大,耕地面積,甚至沒有一個縣的十分之一多,但是,去年的第一季種植,他們產出了近二十萬石稻谷,平均畝產五石多,為朝廷創下了六七千石稻谷的稅收,價值四百多貫,如果按兩季算,則是八百多貫。

除此之外,垸內還有很大面積的蓮藕池,菱角池,魚池,林場,菜地,和種植經濟作物的旱地,牲畜養殖場地等。

一塊方圓不過三四十裏的地方,每戶只種二十多畝地,光靠主糧種植方面,每年就為朝廷創收八百多貫,這是何其恐怖?

這麽算下來,孫享福接下來用九塊沿江的垸田組建的,水稻種植面積將超過五十萬畝,人口超過兩萬戶的九垸縣,光是種植主糧的農稅,每年就可以為朝廷創收一萬五千貫以上。

這可還並不是這個縣所有的稅收,只是按照三十稅一的基礎,計算了主糧種植方面的稅收。

而現在,大唐內部的稅收結構,糧食產出的稅賦,其實早就不是主要的了,在所有的稅收結構中,與其它方面的產出的比例大約是三比七,主糧只占三,蔬菜,經濟作物,養殖業的稅收,占七成。

一畝蓮藕池,出的蓮藕,蓮子,泥鰍鱔魚等等的價值,都可能是一畝稻田的好幾倍。

更加別說是魚池,以及牲畜飼養了,光是給一號大垸配備的五百多頭耕地的水牛,從去年到今年,就為垸內新添了一百多頭牛崽子,一兩年時間,就能讓原本三戶公用一頭耕牛,變成兩戶共用一頭耕牛,再到之後,可能每戶都有牛,甚至會有大量多余的牛向外出售耕牛,要知道,一頭牛崽子的價格,可是好幾貫,每年上百頭的往外賣,那就是上千貫的進項,再有少量的馬,豬,等,不用細算,也知道相加起來創造的稅收,比糧食方面的稅收多的多。

更大頭是家禽養殖,雞鴨的繁殖是比較快的,糧食多了,養雞鴨的成本也就低了,一號大垸,平均每戶飼養的雞鴨數量,都超過五十只,這還是居民在家中順帶手養殖的,等連片的大垸建成,垸與垸之間,也會形成較大的支流,分流長江的水系,保證灌溉。

這些水流平緩的支流,平時,都會有寬闊的河灘,可是天然的大型養鴨場地,在後世,光是這一地區的鴨子,鴨蛋產出,就可以滿足全國十幾億人民的食用,甚至還有大量出口,可見其養殖潛力有多大。

按照三七比例算下來,這個地盤還不算太大的縣,光是原始產出的方面,每年差不多都能為朝廷創造五萬貫的稅收。

而當一戶百姓每季可收一百幾十石糧食,一年兩季的收成,除去自家吃用和稅收的支出,還要富余兩百多石的時候,這些多出來的糧食,他們肯定會賣成錢,首先就會給朝廷貢獻一道商稅。

而且,得了十幾貫賣糧錢,以及還有諸多其它方面產出的百姓,手上有錢了,肯定會需要各種生活消費品,這些錢在一輪輪的滾動之中,會不斷的給朝廷創造商業稅收。

也就是說,即便還沒有發展出較大的其它產業的情況下,這個產出比較穩定的縣的稅收潛力,都要遠遠高於五萬貫,七八萬貫,也未必不可期。

而大唐納入諸多的新疆域之後,可是有兩千多個縣的編制,要是所有的縣,都像九垸縣有這麽強的產出,那麽,朝廷光是在地方稅收上,每年就能有一千萬多萬貫以上的收入,再加上一些大宗商品交易,以及國際貿易的稅收,總數算下來,那就海了去了。

孫享福要推動中部地區發展,就是要將這些基礎建設做好,讓所有的生產潛力爆發出來,富裕當地百姓,而能不能構建出更多這樣的地方,就需要所有人都同心協力來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