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給杜正倫出的主意

在韋挺和李公淹的經營下,農部已經不像剛成立時那麽冷冷清清了,吏員,雜役多了不少,還被有好幾個像杜構,韋振這樣的關系戶子弟,在衙房內聽用,現在諸事繁忙,只要是個能寫會算的人,這邊都能用的上。

李世民早就下了旨,春耕期間,關中所有地方州縣衙門,上至刺史,下至雜役廚工,全部歸農部調配,組織過數百萬人力,耕種過千萬畝良田,可以說,這是農部成立之後,最榮耀的時刻,而往後農部的工作要怎麽幹,就看今年這個樣子怎麽打了。

將在衙的官員召集到了自己的衙房,說了一下剛才在禦書房裏,和李世民敲定的農業規劃之後,孫享福最後下令道,“韋侍郎,你立即草擬一份集結令,發往關中各地方衙門,讓各州縣所有主政官員,包括底層的裏正,村長,三天以,全部到達咱們的試驗田。另外,在報紙上也刊登消息,三天以後,農部將會公開教授大家新的整田,耕種之法,有條件過來學習觀看的百姓,朝廷提供三天免費的茶水飯食。”

“這樣一來,咱們可能要招呼數十萬人的吃喝拉撒,只怕人手不夠啊!”

咋一聽到孫享福有這麽大動作,韋挺和李公淹兩人都是興奮的,然而,實際情況是,農部要糧食沒糧食,要人每人,支撐不起那麽大的局面。

“放心,明天陛下就會派冬訓的十六衛大軍前來聽用,糧食就先從他們的軍糧裏面出,飯菜夥食,也由軍營的夥房提供,等之後咱們試驗田裏的糧食產出了,補給他們就是了。”

聞言,韋挺和李公淹恍然大悟,有大軍來幫忙,這些事情就變的簡單的多了。

而且,借用軍糧,然後用田地裏的產出歸還的手法,是個非常好的想法,要知道,有免費的飯食提供,百姓們趕來學習的熱情就會大很多。

他們現在就該反省了,為什麽自己總是不能像孫享福這麽靈活的運用手中掌握的資源呢?或許,這就是人家年紀輕輕就能坐上高位的原因吧!

“都督,幸福村那邊,一些瓜物和棉花物已經育苗,如果按照朝廷的規劃,關中今年要種植八百萬畝小麥的話,只怕會多出不少。”

“沒關系,到移植期的時間還早,除了留下一些種苗種在靠水的田地之外,可以把多出來的種苗輸送到洛陽那邊,現在先算好數量,去信讓洛陽那邊做好準備接收,完全來的及。”

農部有了逐漸向全國鋪開了的體系之後,可調配的空間就大了,這些經濟作物到了這個階段,也是時候開始走出關中,讓全國更多地方的百姓受益了,而且,種植經驗,也是需要靠慢慢累積起來的,適應了這種新的育苗播種法,今後再有其它類似播種的作物,他們也更加容易上手。

“還有個情況,這幾日,咱們農部倒是收到了不少請帖,都是一些私田比較多的關隴世家,他們不願意種植價格低廉的糧食,想多討要一些經濟作物的種苗,都督您看怎麽辦好?”

私田,別說關隴世家,就是殷實些的普通人家都會有一些,包括孫享福家裏,他將職田和食邑封地的田地交還給朝廷之後,也還有三千畝虞秀兒出嫁時帶過來的私田,就目前整個關中而言,零零散散加起來,至少有兩三百萬畝私田,這個數據,孫享福一早就測算出來了,其實,他是不願意限制私田種植的,畢竟,那是各家的私產,並不是朝廷白分給他們的口分田或者永業田,強制要求他們種植指定作物,有點剝奪他們公民基本權利的嫌疑。

關中的糧食價格,自從受到南方運過來的糧食的沖擊之後,一直在低位運行,即便是在冬季,也只維持在每石一百五十文左右。

今年春節前後的冬雪正常,差不多可以預見,今年是個風調雨順的年景,各家的當家主事之人,自然是知道在這樣的年景,糧食的價格有可能會再度下跌,一畝地,就算產出三石多糧食,價值也不過半貫左右,還不如種植棉花,香瓜等經濟作物一半的經濟價值高,大家自然都不願意種了。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用政策強行幹預市場規律,其實並不科學,想了片刻,孫享福才道,“可以適當的給他們開些口子,不種糧食可以,但必須種植可供食用的農作物,瓜物和蔬菜,都可以多種,百姓在其它方面的食物增多之後,對於主糧的消耗就會減少,這會讓他們的收益更高,也不影響朝廷大計。”

孫享福現在的處事比剛穿過來的時候更加圓滑了,能變通則變通,盡量不去得罪更多的人,身居高位了,他才更加知道,維持這個良好的大局面的不易之處,放屬下的人出去沾些利益,他們才更願意聽從自己的調配和管理。

果然,等到了孫享福這句話之後,農部的官員們臉上個個都喜滋滋的,他們都是身在官場的人,誰還沒有幾個關系戶啊!跟對一個能體諒下屬的主官很重要,不說會沾多少利益,至少不會太難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