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大唐的財稅

於志寧很快的理解了李世民突然跑出來拉偏架的意思,長孫順德心裏也是一松,孫享福則是暗中贊嘆李世民的管理手段高絕。

給予那些貪汙的官員一個填補虧空的機會,不僅不會影響改革,還能夠追回很大一筆被他們貪汙的款項,是當下最合適的處理方法,能夠將他剛才的警告聽進去,將貪汙的款項填補回來的人,還算有的救。

至於那些死硬份子,既然連皇帝的面子都不給,那麽定罪抄家,李世民幹的也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其它大臣也不好再出來說什麽。

不過,這只是今天早朝的一道開胃菜,長孫順德這人打仗還算馬馬虎虎,在官場玩政治,就是分分鐘被人利用的傻帽一個。

在大殿上安靜下來之後,馬上就有官員出列上奏了,是吏部右侍郎張說。

“陛下,朝廷各部對於人手的需求都非常大,如果全部按照需求取士,那麽官員的數量,只怕比原本要多出兩三倍,即便是我吏部目前只是負責考評官員和培訓官員,也都出現人手大量不足的現象。如此下去,頭一兩年時,朝廷以實習生的待遇供給這些人還算好,若今後這些人都成為了實職官員,那麽,朝廷在官員俸祿的開支上,起碼要增加兩三倍,屆時,朝廷的財稅,恐怕承受不起。是以,臣建議,地方官員的職權,還是全部由現有的主事官員兼任的好,如此,能夠大量縮減朝廷開支,也不至於讓官員在地方上太清閑。”

張說此言,明著是為朝廷考慮,其實,是代表了那些不願意放權的地方官,委婉的向李世民表達了意願。

同時,也否定了蕭瑀和孫享福按照朝廷需求,大面積取士的新科舉制度,如此一來,李世民的此次改革,就只是名不副實的在長安或者關中,小範圍的玩玩了。

張說在吏部已經是三把手的位置,他出來發言,基本就是代表吏部的態度了,一個主管官員的部門,以公而論,官員的數量越多,他們的職權就越大,是好事,然而他們卻跳出來反對朝廷增加官,這就讓人稀奇了。

李世民看了看同樣有些不解之色的吏部尚書溫彥博,再度開口道,“卿等以為如何?”

在李世民心裏其實也有一本賬,關中實行了官員俸祿改革之後,雖然為朝廷收回了大量的土地,增加了數十萬戶直接納稅的自耕農,稅收增加了一些,但開支,也比以前大了一些。

光是官員俸祿這一塊,國庫每月都要往外掏十多萬貫的現金,如果全國都改,那麽這個支出至少要翻三倍,也就是三四十萬貫左右,一年下來,光是有編制的官員的俸祿支出就要達到五百萬貫左右,若是算上所有地方衙門的吏員,雜役,以及辦公用度之類的開支,起碼是一千萬貫以上。

以往朝廷直接用職田的產出給官員發九成左右的俸祿,吏員雜役的俸祿,由官員自己負擔,需要支付的現金很少,這樣,每年朝廷差不多有兩三百萬貫的結余,至於改革之後能有多少結余,其實關中作為基礎來算,就能大致知道全國的情況。

按照長孫無忌報給他的數據,關中從年初截止十月,創總稅收三百七十九萬貫,全年算滿,差不多四百萬貫多一點,倒是足夠支撐朝廷中樞,和關中所有衙門的支出的,還能有一百萬貫左右的盈余。

但關中以外的其它地方卻未必能夠做到,他們雖然不像關中,需要負擔中樞朝臣俸祿這一個支出大頭,但他們的稅收產出也少的多,因為關中今年是兩季種植,而且,大部份都是用新農業技術種植的經濟作物,商業之發達,也是其它地方無可比擬的。

也就是說,就算在情況比較好,不鬧天災的情況下,全國的總稅收,在承受了官員俸祿改革的支出之後,結余也不會比以往多出多少,但把中低級官員的數量增加兩到三倍,那麽光是俸祿上的開支,每年起碼就要增加好幾百萬貫,就是把朝廷的所有稅收結余花光了,都未必夠。

可萬一出現天災怎麽辦?萬一要對外戰爭怎麽辦?

這些問題李世民不得不考慮,所以,即便明知道張說是在阻撓改革,他也不得不和顏悅色的找大臣們問計。

對於這樣比較現實的問題,即便是房玄齡,長孫無忌,蕭瑀這樣的智者,也一籌莫展,然而,正當張說準備開口逼皇帝拍板的時候,幾位頂尖大佬的目光,都看向了孫享福,他們覺得,既然這官員俸祿制度改革,以及科舉制度改革都是孫享福提出來的,那麽,他就一定有解決的辦法。

“正明,你是不是有什麽話要說?”

“呃,那個,好像,應該,是吧!”

本來還想看看有多少人蹦跶出來搞事情的孫享福,被房玄齡這麽一問,也不好意思再裝鴕鳥了,出班道,“陛下,朝廷按照需求大面積取士,是因為要擴大產出,增加收入,使得地方政治民生管理再上一個台階,張侍郎所說的,朝廷的官員群體擴大兩三倍,開支會增加兩三倍,朝廷財稅負擔不起之言,臣不敢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