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農部的工作(第2/2頁)

在後世,賣種子的生意很常見,在這個時代,卻很少見,老百姓還不喜歡對這方面有要求,一般,都是拿上一年自家收的糧食,做下一年的種子,畝產,就可想而知了。

“那咱們農部在朝堂上,所奏何事?”

韋挺終究是世家出生,比較擅長政治,也更關心農部在朝堂上的地位,正好,孫享福是技術型人才,不太想一直糾纏於政治當中,只等大唐把目前的戰爭時期挺過去,安定下來了,他就能好好種植幾塊試驗田了,政治方面,全部交給韋挺來處理,也不錯。

好生想了想,孫享福才道,“按照陛下的構想,農部不僅要管全國百姓田地的種植,還要管糧食倉儲,咱們先用一年左右的時間把全國耕地情況掌握,今後,老百姓的田地裏種植什麽,咱們的指導意見很重要,合理的調控安排,才能不讓老百姓紮堆種植,導致產量過剩,或許需求不夠的情況。”

聽說農部管糧食,韋挺頓時高興了起來,掌天下糧倉,那可是重權肥差,不過,他已然是想多了,孫享福所說的倉儲,並不是所有糧食的倉儲,而是應急保障糧食的倉儲。

昨夜孫享福跟李世民提到了大唐這個國家最容易被什麽東西打敗,答案是‘自然災害’。

為了保障這個國家不被自然災害擊倒,孫享福建議設置常平倉,這個制度最早起源於戰國時期,漢朝稱其為‘平準法’就是有朝廷出面,賤收貴賣糧食,桑麻等物,來平抑物價,李世民在去年關中大災之後,下令全國州縣置義倉,即百姓每畝田地納二升糧食儲備在義倉裏,等以後災年的時候,免費借貸給百姓。

然而,孫享福覺得,拿百姓的糧食借貸給百姓,有點扯,他建議李世民將義倉制度與平準法相結合,在市場糧食價格過低的時候,采購儲備一定量的應急保障糧,然後在應急保障糧食足夠了之後,再發揮一些平易糧價的作用。

從過去的市場行情可以看出,秋收前的糧食價格,和秋收後的糧食價格有較大差異,這種價格差異,往往都是叫老百姓吃虧,缺糧食的時候要用高價買,田地產出的時候,大家糧食都多,又只能低價賣。

等這個有調控功能的常平倉設置起來之後,老百姓就不會吃這樣的虧了,首先,庫裏有一定量的糧食會,保證大家即便是受災,都有的吃。

其作用是,百姓缺糧食的時候,不用去市場上高價買了,只需要去常平倉借貸,秋收之後,用新糧還上就行了,這就讓所有喜歡囤積居奇的商人,無法在百姓必須要的糧食上做文章。

只是轉變了一個方式,就能解決底層百姓的用糧問題,還能保證常平倉裏一直有新糧儲備,這一建議被李世民當做神策,當即便采納了,既然建議是孫享福提出來的,那麽就由孫享福來執行了。

所以,農門在每個縣的吏員,除了要向上一級匯報本縣的農耕工作之外,還要管理這裏的常平倉,不過,能將原先的義倉和管理義倉的人手全部收歸到農部旗下,倒是保障了農部在縣一級行政部門也有一定的人手可用。

三人在衙房裏聊了好一陣,那些被李世民調配到農門的官員才姍姍來遲。

沒辦法,擱孫享福自己,碰到這種情況,也想來遲些,因為這位頂頭上司,是自己以前彈劾過,罵過的人,現在,反而要到人家手底下當差,場面可就尷尬了。

由於調派的都是在京官員,李世民的旨意上面有要求,今天必須到任,所以,在快放衙的時候,孫享福的衙房裏,站了滿滿好幾排官員,光郎中級別官員就有十六個,員外郎級別官員二十四個,有品級的吏員更是達到了四十多個,其它沒有品級的,就不論了。

派這麽多人手,可見李世民對於農部的看重,也可以看出,李世民多不想這些世家系的官員混跡在朝堂,一股腦的,都打包送到孫享福這來了,這是也算是對世家子策劃學子欄駕的一種小小懲戒吧!

“諸位同僚看到本官的表情很尷尬,這個本官理解,不過,大可不必,朝堂之上,政見不同,相互彈劾,實屬常事,本官不會放在心上的,既然你們被分配到了農部,就與本官榮辱一體了,往後希望你們盡心辦事,不要被本官發現有什麽作奸犯科,否則,本官會新賬舊賬一起算。”

孫享福的開場白,很有震懾力,混到堂部來當個五六品的官以及不小了,要是被人家給擼了,就不劃算了,上百貫的月收入雖然不算高,但臉面很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