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定計

對於無影兒匯報的情況,孫享福其實並沒有多少意外,新的科舉制度,已經深深的觸動了世家的利益,甚至會直接打破他們對於官場半壟斷的狀態,所以,收到消息的世家高層,肯定會有動作。

當然,這裏面沒有一早就打算隱忍避世,悶頭發財,等待大唐出昏君的時候再出山太原王氏。

也沒有即將要壟斷整個東部商業,馬上就能財源滾滾的清河崔氏。

所以,不光只是無影兒從街面上探聽到的消息,通過王氏和崔氏的渠道,孫享福也知道了一些,思索了片刻,才對無影兒道,“這些讀書人,應該就是那幾家煽動起來的,你多調一些人混進他們的群體中,把一些主要人員的身份挖出來,另外,讓德叔給蕭相府上送張拜帖過去,我明天會去蕭相府上拜訪。”

孫享福吩咐了無影兒幾句之後,便在書房裏開始沾墨書寫起來。

世家子會用些什麽手段來阻撓新的科舉制度,就算沒有人給孫享福透露情報,其實也不難猜。

讀書人,頂多打個口水戰而已,在後世,看過眾多辯論演說綜藝節目的孫享福,可不懼怕他們,武德九年的時候,他就曾經以一介家臣的身份,舌戰過滿朝諸公。

現在,他要提前幫蕭瑀設計好辯詞,就算這些東西到時候只發揮一半的功效,基本也夠用了。

因為朝堂上,現在已經有很大一股支持李世民的文官,像以長孫氏為首的洛陽中小世家群體,以韋氏為首的關隴世家群體,以魏氏為首的山東中小世家群體,以及基本保持中立,從不向政策開炮的淮南世家群體。

再加上李世民這幾年提拔的寒門子弟,以及出自秦王府的老鐵杆群體,朝堂上能說的上話的人,比之五姓七家門下的官員或許少了一點,但也占了所有官員的三四成,倒是不怕那幾家以聲勢壓人。

次日一早,蕭瑀就讓人備好了茶水糕點,等待孫享福上門。

讀書人對於新科舉制度有異議,是蕭瑀早就料到了的,而看到過孫享福前兩天給他提供的考卷之後,連他自己這個改革發起者,也為這次科舉的考生捏了一把汗。

在馬車上一路聽著無影兒的匯報,孫享福來到蕭府的客廳奉茶入坐之後,蕭瑀便開門見山問道,“正明以為,那些學子,會以何種手段,對抗新的科舉制度?”

“無非是糾集起來,借著人多的勢頭,找陛下請命而已。”

聞言,蕭瑀一愣,隨即點點頭道,“確實,陛下的車駕即將到關中,如果此時有人將他們組織起來,攔路請命,揚言罷考的話,陛下也不得不顧及自己的名聲,答應他們的一些提議,對於這些手段,正明可有應對之策?”

孫享福想了想,才答道,“其實,您不需要應對,因為陛下肯定會應對。”

“不成的,身為臣子,怎麽能把難題推給陛下呢!”

蕭瑀固然知道李世民很不想讓隋朝的那一套科舉制度繼續在大唐施行,他將制度改革的折子上奏給李世民之後,李世民狠狠的誇獎了他一番,還給他的兒子晉升了文散官銜,從他的態度可以看出,大唐的科舉制度,他是改定了。

然而,孫享福提議讓李世民直接出來抗炮火,蕭瑀卻是大搖其頭,這就是古代人與現代人的思想不同了,蕭瑀認為,鍋是不能由皇帝來背的。

孫享福則認為,既然是國家制度的改革,就應該由統治者光明正大的跟大家講清楚,為什麽這麽做,這麽做對國家有哪些好處,不這麽做有哪些害處,而不應當把它當著一種政治鬥爭的產物來看。

否則,即便是現在改了,也很容易被李世民的後世子孫推翻。因為,他的子孫可不會個個都像他這麽睿智。

而將其公開討論,在各個階層形成共識,才能保證這個制度的延續性。

同時,也不能因為要做一件對國家有益的事情,有很多人反對,就要推一個大臣出來背鍋,這樣的話,以後還會有很多大臣,因為要替皇帝背鍋,而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往往這些大臣,都是目光長遠,有能力之人,讓他們離開中樞,就是朝廷和國家的一種損失了。

而從更長遠的來看,這會讓一些大臣們即便看到了國家制度的問題,也不願意推進改革,因為,誰當出頭鳥,誰就有可能官位不保,試問有幾個人能像蕭瑀這樣大公無私呢?

宋朝,明朝,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不是沒有聰明人看到政策的弊端,不是沒有聰人想到了改正這些弊端正確方式。

然而,因為改革會觸動一些人的利益,推動改革的人會萬劫不復,讓那些聰明人最終都選擇了沉默,或者與既得利益者同流合汙,導致了國家吏治越發的敗壞。

孫享福想給後世豎立一個改革的榜樣,然而,蕭瑀卻不怎麽配合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