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壓力山大

孫享福將趙龍傳過來的消息交給李世民之後,李世民大喜,頓時便和房玄齡,李靖等人商議起了如何利用這個高德做文章。

軍事謀略方面的事情,孫享福有自知之明,讓李靖和房玄齡出謀劃策似乎更加靠譜一些,萬幸,東北四部還算聽話,李世民找他們談過之後,他們馬上就同意了出兵計劃,只是有點想不到自己的軍隊這麽快就成為了大唐的主力軍,歷史上,他們四部在李世民東征高句麗的時候,起到的作用可是正負面都有的,像靺鞨部,先是幫助高句麗,後來才投了唐。

在生活中,遠親是不如近鄰的,在國家戰爭層面卻未必,遠交進攻,反而是大多數首腦們都願意幹的事情。

所以,李世民和房玄齡等大臣,對於四部首領的忠誠度,還是比較認同的,而且給了他們一些承諾,未來如果拿下高句麗,會以其靠北之地為中心,成立安東都護府,用安北大都護府的模式,來發展安東都護府,盡快的讓整個東北地區富裕起來。

幾位首領聞言大喜,因為這個安東都護府成立以後,從軍隊,到管理,都將是他們四部的子民,經濟上面,朝廷要求的歲貢也十分少,所以,他們紛紛表情願意全力配合皇帝的計劃,並且一點也不抵觸將軍隊交蘇定方來帶領。

談妥了這件事情,幾位首領和蘇定方連夜就率領少量輕騎兵出發了,而孫享福返回長安的隊伍中也多了一個人,侯君集。

李世民用人一向很準確,作為他心中下一任兵部尚書的接班人,侯君集是諸衛大將軍中,最長擅於練兵和謀略的,大軍遠征,要做的準備可不止一點點,侯君集要抓緊一切時間來籌備,而孫享福,則是成為了這個大戰籌備組的二把手,侯君集負責調兵,練兵。他則主要負責軍事裝備以及糧草後勤方面,再加上他身上掛著的科舉副主考官這個職務,還沒到長安,孫享福就感覺壓力山大。

“潞公,明年征高句麗,陛下言明要十六衛大軍精銳盡出,不知,這十六衛總共有多少精銳?”趁著換馬歇息的空档,從來沒有在國家層面參與軍機的孫享福,像個小白一樣,朝侯君集問道。

“十六衛編制是兩萬五到四萬余人,精銳,指的就是上過戰場的老兵,除去留守地方的,各衛差不多都有萬余上下要參戰吧!加上再加上輔助運輸補給的民夫,明年咱們至少要出動二十五萬人以上。”

“二十五萬以上?”聽到這個數字,孫享福頭皮就有些發麻。

這麽龐大的交戰規模,用屁股想也知道會死很多人,也怪孫享福的歷史書讀的少,歷史上的李世民打高句麗,每一場下來,都是幾萬人幾萬人的戰果,光有記錄的斬首數量加起來就有近十萬人,具體傷亡,肯定比斬首的數量要大的多,可即便是這樣,他也沒有打下來,可見當時高句麗抵禦唐軍的規模之大。

“怎麽?你覺得很多?其實這是陛下體恤百姓,盡量的將作戰規模縮減到最小了,高句麗有三十七郡,兩百余城,民百萬戶以上,這還不算他們的幾大盟友,早在我大唐之前,他們就可以供養的起十萬以上的機動騎兵,即便是當下出現了一些叛亂,我估計他們國內至少也有五十萬以上的軍隊,你道為何他們敢對我大唐不恭?那是因為他們有這樣的實力,楊廣征百萬大軍都攻之不下,可見他們不是那麽好打的。”

聞言,孫享福才對高句麗的實力有了個具體的認知,難怪王浩想方設法都要鼓搗大唐攻高句麗,而李世民的內心裏,也一直對高句麗躍躍欲試,要不是孫享福穿越過來,用一系列手段把大唐的國力提升了不少,人家的戰爭潛力,還真不比大唐低。歷史上的李世民也是因為偷襲把頡利偷襲幹掉了,才能稍微雄起,不然,東亞這個時期的霸主是誰,還真不好說,起碼吐蕃,和高句麗兩國在軍事實力上,是不比李唐差多少的。

後世的很多史學家認為,唐初時期,高句麗的軍隊數量應該在六十萬以上,而高宗時期為什麽會取得勝利,是因為太宗時期,就已經累計了一定的戰果。

李世民東征高句麗,拿下了玄菟,橫山,蓋牟,磨米,遼東,白巖,卑沙等十多座要塞城池,將高句麗防禦大唐的最強防線撕開,不僅將他們的主戰部隊打殘了,還將這些地方漢化程度較高,生產力較強的十多萬戶百姓,納入了大唐。

此後,又讓牛進達,李績,李海岸等將領,率領水路兩軍偏師,不斷的襲擾高句麗,使一直其疲於應對,不能好好生產休養,才慢慢創造了高宗滅高句麗的條件。

所以,這一場戰爭很可能曠日持久,不能掉以輕心,那麽,供養這二十五萬大軍糧草裝備的任務,可就更加不輕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