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李世民的智慧

然而,讓孫享福意想不到的是,隨著以長孫無忌為首的文臣和以尉遲恭為首的武將帶頭站出來了以後,各大世家系的官員居然也全部都站出來,對他所提出來的融合政策表示支持,這就讓人不得不多想了。

於孫享福而言,這種現象是好事,也是壞事。

好的方面,朝堂上在這次達成共識之後,一段時間內,大家都不會反對他所提倡的文化融合政策,當然,孫享現在也明白了那些世家系跳出來支持自己的另一層意思,原因還是他們想要利益。

從孫享福這裏透出風的新作物,可是能夠創造出巨大利益的東西,而一個秘密,一旦被三四個不同勢力的人知道了,就不再是什麽秘密了,頂級山珍猴菇加上柞樹的經濟價值,可是比香料還高的多的好東西,世家系官員如果敢反對孫享福的話,這一塊利益,就注定與他們無緣了。

壞的方面,則是所有文武百官都跳出來支持一個人的提議的話,這個人肯定會被皇帝所忌,就算李世民自己也很認同孫享福的做法,但你一個做臣子的,不能把風頭出盡了,這將皇帝置於何地?更不能攜裹所有人向皇帝進諫,這樣的局面,某種意義上來說,更像是逼宮,皇帝李世民,則有點像是被迫做出決定的樣子。

要不怎麽說,孫享福這樣的人不會玩政治呢!可以說,朝堂上任何一個人,拿著孫享福這一手牌,都不會這麽打,所有要打出來的牌,造出來的事,都是事先預演商量好的,不會像他一樣,一時興起,就把自己想到的說了,就這麽一個小小的空子,就被世家子們抓住了機會,他們突然出來擁護孫享福,即是為了自己謀取利益,同時,還在無形中疏間了皇帝跟他之間的關系。

在封建社會,所有的恩,都應該出於上,所有的鍋,都得由臣子來背,這一點,連經常跳出來嗆皇帝的魏征都比孫享福明白。

所以,繼崔世勛之後,孫享福也出了一頭汗,心裏暗暗發誓,往後在朝堂上,可不能想到什麽說什麽了,他的腦子,吵下嘴,嗆嗆人或許還可以,真要辦事,是沒有那些集眾人智慧於一體的團體考慮的周全的,指不定那一下,就跳進別人設計的坑裏了還不自知。

不過好在李世民是個明君,他知道孫享福這個人的不足,甚至,喜歡他的這種不足,在他看來,像孫享福這種一心做事的人,就不應該被朝堂這個大染缸給帶壞了。即便,是遇上了今天這樣的局面,李世民也沒有生氣,只是覺得孫享福心機少,人單純而已。

人往往就是這樣,當初李世民對孫享福感官不太好的時候,他做什麽好事,李世民都能找到一堆貶義詞來形容他,現在,通過種種實例,孫享福改變了李世民對自己的看法,那麽,不管孫享福做什麽不好的事,李世民都能找到一套褒義詞來形容他。

“孫正明言之有理,朕平生之願,便是威伏四海,然而,如何威伏四海?其實咱們以史為鑒,便可知興替。

以前漢之強可當得威伏四海否?當得,亦當不得。

漢武帝確實征服了四方諸夷,卻也只是徒耗國力,獲得了一時的強盛,以他當時的條件之好,完全可以通過文教和一些制度的改革,將一些蠻夷容納到漢人中來,使其永不生叛,這樣,就不會出現後來諸胡亂我中原的慘事了。

而我大唐立國不過十余載,人口,國力儲備,比之文景之治後的漢朝,弱了不知幾倍,所以,朕要威伏四海,不能像漢武帝那樣四方征伐,因為咱們大唐沒有那樣的底子。

所以,朕,只能另辟蹊徑,走一條新的道路出來。

這條道路,就是孫正明所說的融合,將四夷的人口,融合進我大唐,我大唐就有人口了,將四夷的土地,並入我大唐,我大唐的疆域,便遼闊了。在朕看來,征伐屠殺,只能強盛一時,融合一體,卻是能太平萬世。

是以,朕決定,將融合,同化諸胡的政策,定為朝廷施政的主要方略,即日起,對於宣揚我漢家文化,促進融合政策的有功之人,重賞,無論貴賤。

對於士,農,工,商,乃至沒有戶籍的本族和外族奴隸,也要從新定義,以‘公民’為統稱,設等級劃分,至於具體怎麽分,稍後再議。

至於,薛延陀部向往大唐上表稱臣的事,一概由安北大都督孫正明主持,禮部協從之。”

難得所有人的思想出現了一次統一的機會,李世民自然是要塞點自己的私貨了,他早就有意改動大唐的戶籍政策,說了這麽多,其實也掩蓋不了他想重用各個階層的才能之士,解除世家子對朝堂的把持。

而想要用其它階層的才能之士為官,首先要打破的就是那些陳條舊規,比如,商人,就是識字率很高的一個群體,農,工,則是有較為專業的人才,當這些人全部都有了做官的權利,那麽,數量定然龐大,這樣,世家想要通過自己培育的讀書人來壟斷朝堂權利,就很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