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全部都爭起來(第2/3頁)

然而,這些主管具體事務的功曹們,卻不是聽從縣令的全權管理,還需要向他們的上一級主管官員負責,就像後世,縣局歸縣長管,但也要接受市局的領導一樣。

縣裏主管倉庫的倉曹,接受州裏主管倉庫的倉曹領導,縣裏主官刑名治安的縣尉,接受州裏主管刑名治安的治安署長領導,稅收,財物出納等等等等,都有一條單獨的線直通孫享福,而在這條線的最上端,孫享福只是任用了幾個自己的親信,就把全局把控了,甚至,他只在錢糧軍三個方面任用了自己的親信。

而縣令,作為主政官員,你只管民生,哪裏缺衣少糧,你就上報,申請補貼安置,上一級官員批了條子,戶部功曹負責發放。

哪裏需要修橋補路了,你上報,上面一級官員批了條子,工部功曹去戶部功曹那裏領取上一級官員批下來的經費材料,工部去修建。

戶部官員,見條子,給東西,給了什麽,應該還剩下什麽,有明細,一查便是一目了然。

稅吏收任何稅收,都是按實際所收開發票,百姓和官府各式一份,不定期有清查,百姓拿不出票來,可以去查存根,存根上也沒有記錄的話,那就是你沒交。

百姓拿出了票據,官員拿不出存根票據,就必然是貪汙,要負全責。

每張發票和發票存根都有編號,一戶一號,多少戶百姓,你收了多少東西,一查票據,一目了然,你想把百姓的票據和存根都抹去,不好意思,清查的時候不能缺號,缺號官員負全責。

當然,目前朔州,包括安北都護府所有的田地都屬於免稅期,農戶只有少量的人頭稅要交,稅收的主要來源是集中在工戶和商戶身上。

縣令什麽都管,但只有清查監督權,錢財不入縣令手,各司的上官,會對各司進行檢查核實,縣令沒有挪用的權利,各司自行挪用,將會面臨縣令和各部門的雙重檢查,各司的工作可不單單要滿足縣令的施政要求,他們還要對自己的上線負責。看上去所有事情都要經過縣令的筆杆子審批,或者上報,實際上,幹活的人,都是按照自己上頭部分制定下的標準在幹活,縣令幹涉不了。

至於文教,接待,或者一些日常事務的處理,孫享福也是大量任用王氏子弟,因為負責幹這些活的人,並沒有掌握什麽實際權力,只需要撥給他們固定的經費就好。

這種雙重監督管理的辦法,不僅能夠大幅度的杜絕貪汙腐敗,還能讓孫享福很輕松的就將權力掌握在自己手上。

發現問題,考察問題,解決問題,是三撥人,孫享福只需要抓住其中考察問題的這一撥人的權力,就能把三撥人全部管理起來,而偏偏,考察核實情況的這一撥人,並不需要高深的文化。

他們只需要實地去清點數量,檢查質量,確認是不是有這麽回事就行。

當然,不是說這麽管事情就有多麽高明了,只是在沒有過多的人手管事的情況下,這麽管,比較省事,也不會出什麽大問題。

馬周建議李世民也這麽幹,這樣不僅能讓皇權更加集中,而且能暫時解決他人手不足的局面,同時,還有弱化地方官權力的意思在裏面,要知道,五姓七家,就是因為有大量官員在地方上任職,才能對李世民的政令陽奉陰違。

“嗯,此法當好生研究一番,補足其中不足,或許就能大幅消減世家子手中的權力。”

李世民是聰明人,一點就透,他一生最大的兩個特點是知人善用和明辨得失。

當一個皇帝會用人,又知道什麽是好的,什麽是壞的,那麽治理國家起來就事半功倍了,是以,在和馬周商議了一個下午之後,李世民將魏征送來的奏章都留中了。

留中,就是不作處理的意思,那麽,在善陽的孫享福就還是愛幹嘛就幹嘛。

晚上,他在書房裏聽取無影兒對今天城內所有情報的匯總報告。

王家宅子裏面差點打起來了,各家收到了孫享福私授王家三百萬畝田的消息,聯合起來質問王睿,要求他們王家把這些田拿一部分出來分給幾家,並且退出土地競拍。

王睿自然是不同意,孫正明是他王氏的親密合作夥伴,為王家爭取利益,那是理所應當,有本事,你們自己去培養一個像孫正明這樣的人才啊!

他宣布,這三百萬畝地王家不僅種定了,而且,競拍的時候,也一定會拍下屬於自己的那一份田地,誰有本事跟我王氏比錢多,就盡管放馬過來,別拿姑姥爺,姨姥爺的身份說事,這些地,可是能夠世代傳下去的產業,容不得王睿不為自己的子孫爭取,他卻沒有想過,到了目前為止,這幾家都還沒有就那五百萬畝馬上要拍賣的一類地做好詳細的分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