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輿論攻擊(第2/3頁)

幾千份報紙,數百個讀報人,一個上午的時間,就讓百姓們的認知達到了統一,商人囤積居奇,是害老百姓的行為,尤其是在關中大旱,老百姓沒有吃的時候,囤積糧食的那些商人,該殺。

長安城裏,越發買不起糧食的百姓們都自發的聚集到了糧商的鋪子門口圍堵,不僅不買糧食,還不準別人買糧食,官府介入之後,大量的百姓拿報紙中所說的道理跟衙差辯論起來,要知道,這些參與圍堵的百姓可是上萬人,東西兩市的市署可不敢擅自做主抓人,就算抓,長安也沒有那麽大的牢房,所以,消息很快的就被揍報到了李世民這裏。

“陛下,臣覺得,鬧一鬧也好,長安的糜子小麥都已經賣到了三貫多一石的價格,百姓們全都改吃豆腐充饑了,膳監司的壓力太大了。”

在旱災沒有爆發前,膳監司向整個關內供應豆腐,每天也不過銷售三千石左右,而現在,光是長安一地,每天銷售出去的豆腐就高達到兩萬多石,這可是兩三百萬斤,也就是說,長安的百姓平均每天都要吃兩斤多豆腐了,再加上關中其它地方的銷量,膳監司每日打豆腐消耗的大豆都在兩萬石以上,這麽下去,一個月就是六七十萬石,即便之後的消耗不再明顯增加,支撐到明年秋收的時候,膳監司也差不多要消耗掉一千萬石大豆。

而不增加,這可能嗎?到了隆冬時節,為了對抗寒冷,所有人的食量都會增大,而那個時候,百姓的存糧又全部吃完了,翻倍的增長都是必然的。

可盛產大豆的淮南,去年儲備的大豆都被孫享福買下來制作鹹魚豆醬了,今年收上來的大豆別說給長安提供一千萬石大豆,就是五百萬石都困難,畢竟,隨著鹹魚豆醬開始在全國熱銷,今年揚州的豆醬作坊也是要收購一些的。

那些糧商之所以敢這麽漲價,自然是因為看到了膳監司大豆供應會不足,遲早繃不住,而這些糧商背後的是什麽人?世家門閥也。

蕭瑀的建議直接成為了李世民對此事的態度,不過他沒有允許東西兩市繼續關閉,黃昏時分,他就擺駕回宮了,如無意外,明天會有大量左右衛的軍卒前往兩市維護次序,畢竟,保證西域胡商在大唐的交易,是關系國家全年稅收的大事情。

然而,當第二天的朝陽升起的時候,第二篇由孫享福匿名撰稿的報紙被散發的大街小巷到處都是了,其印刷的張數,直接是昨天的幾倍。

報紙的頭條是‘大唐缺糧嗎?’

報紙的內容更加是簡單明了,擺事實,拿數據,大唐田畝幾多?百姓幾何?田地裏的產出最少是多少?百姓最多能吃用掉多少?這些問題全部都有詳細的數據。

最後,得出一個結論。

大唐不僅不應該缺糧食,應該還有千萬石以上的余糧,因為大唐的兩百多萬戶百姓去年種植了上億畝田地,這些田地的產出,應該夠大唐的這麽點人口吃三年以上的,就像揚州的大豆一樣,一州之地就能富余幾百萬石大豆,這才是真實數據,而這些富余出來的糧食去了哪裏?

報紙的後半段內容有交待,裏面分析了大唐的田地都在誰手上,百姓們種出來的收成,大多都在他們手上,而他們,正是那些出售糧食的商鋪的背後老板。

這張報紙簡直就像一個炸彈,將整個朝堂和民間轟的外焦裏嫩,尤其是被報紙上點名的幾家,太原王氏,有田地數十萬傾,產出來的糧食呢?清河崔氏,博陵崔氏,範陽盧氏,瑩陽鄭氏,那家的田地都不比太原王氏的田地少多少,產出呢?

朝堂之上,面對李世民,和那些非世家系官員詢問的目光,這幾家系的官員個個垂頭不語,最後,王圭,崔世勛等人為首的世家系官員迫於壓力,向李世民告了罪,說是會即刻去信族中,讓他們調運糧食到關中捐給朝廷賑災,當然,他們都沒有說具體會運多少,捐多少,想來,估計也就是個幾萬石。

如果他們以為這事就這麽了結了,那就大錯特錯了,第三天,那該死的報紙又在市面上發行了,數量更加龐大,達到了十幾萬份,就差給長安的大街小巷鋪地面了,這次,就不是那麽溫和的指責世家囤積糧食,不顧百姓死活了。

報紙的頭條直接寫道,“世家緣何亂國?利益使然也!”

整篇文章同樣是以直白的不得了的方式講述了國家大亂,崔王鄭盧等世家會因此得利,正是因為他們想獲得利益,而主動挑動國家大亂的事例。裏面有孫享福從唐奉義嘴裏套出來的一些前隋的事情,還有大唐立國之後的一些事情,更是有最近一兩年才發生的嶺南事件,關中瘟疫事件爆發的起始因由等等。所有事情,有名有姓有經過,故事立體到大家一聽就知道假不了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