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見馮盎

嶺南在漢朝時期被稱為南蠻之地,到了幾百年後的大唐,又被當官的稱之為流放之地,可見其荒涼,由於天氣常年酷熱,這裏的房子大多是以厚重的茅草蓋個屋頂就行,修了墻,反而不能透風。

不過到了廣州,情況稍好,這裏的人口密集些,城池也有了規模,不輸給北方一些縣城,當幸福號靠近碼頭的時候,頓時引來了許多人的圍觀,其中,還有穿著短衣服的官軍。

“本官牧監署下牧監孫正明,奉皇帝旨意前來嶺南賞賜越國公一些東西,你等可有人識得越國公府邸?”

其實,孫享福多此一問了,從幸福號進入港灣開始,便有人入城通報了,不一會,便有一隊車馬來到了碼頭,一個約莫二十五六的瘦高男子從馬車上下來。

“本官春州刺史馮智戴,不知是哪位使者當面?”

“馮智戴?”

孫享福聞言一愣,才想起臨行前惡補的嶺南方面的資料,這馮智戴便是馮盎的長子,早年曾隨馮盎征戰,後來隨馮盎降唐,武德四年便封了春州刺史。

春州是下州,是以,按照朝廷制度,馮智戴是正四品下的官職,由他來迎接孫享福,規格是夠了。

“下官牧監署下牧監孫正明,見過馮刺史,此船之上,有陛下賜予越國公的一些禮物,還請馮刺史安排車馬,卸船之後,好運送到府上。”

馮智戴聞言大喜,最近長安瘋傳馮家父子要造反,讓身在嶺南的他們很是不安,這個時候皇帝派人來賜禮物,那就是示好的意思了,要知道,他們馮家可沒有什麽造反的心思,也沒有那個必要,因為他們本就是嶺南說一不二的人物,而且深知以嶺南為根基奪取天下,是不可能的。

“有勞孫下牧千裏迢迢送來禦賜,且隨同本官車駕入城,此處,稍後便有人來接應。”

孫享福聞言應允,只帶了席君買一人隨馮智戴入城。

很快,孫享福便被帶到了越國公府上,不一會,便有仆役置茶水瓜果,等孫享福入席之後,馮智戴才跟在一個和李淵年紀差不多的老者後面來到了廳堂,此人便是越國公馮盎。

一番拜見之後,孫享福便開門見山問道,“越公境內,最近可有北邊來的人?”

“我嶺南雖然所產不豐,但過往的客商還是有一些的,孫下牧為何有此一問?”馮盎見孫享福一臉急色,便反問道。

“越公或許還不知,此時長安瘋傳越公要舉兵造反,皆是由一些世家子挑唆而起,此番下官本要在揚州逗留幾日,視察自家一些產業,卻有人挑唆倭人來劫下官船只,幸得隨行的幾位師父出手相助,才保得船只不失,也因此,讓下官警覺起來,這些人阻攔下官前往嶺南,或許,是想在嶺南有所動作,是故,下官晝夜行船,趕來告知越公。”

“造反?老夫今時今日已然富貴之極,還瞎折騰什麽。”馮盎面帶笑意的看向孫享福道。

“越公高智,洞徹世情,下官佩服。”

看到馮盎這副輕松坦然的表情的時候,孫享福算是徹底的放下心來,他是個聰明人,知道靠著嶺南這些沒有完全開化的山越人,是不可能打下天下,或者坐穩天下的,所以,只要他不是真的要造反,一切挑撥技倆,都沒有用處。

“吾兒速派人去碼頭查問。”

對此事,馮盎雖熱淡定,但世居嶺南的他知道自己轄區的情況,這裏的百姓文化水平不高,所以眼界也不夠開闊,很容易被有心人煽動,一點點小事,也容易鬧成大沖突,他馮家父子即便在嶺南有極高的威望,平時處理事情也是小心翼翼,這些年雖晚沒有發生什麽大的叛亂,但小問題時常會出。

待馮智戴領命而出之後,馮盎這才問起長安的一些情況,孫享福自然是往好的方面說了,言陛下有多信任他,派他帶了一些什麽禮物來,對嶺南之地有多少期許等等。

不一會,就有數十輛大車從碼頭將李世民賜給馮盎的禮物運了過來,馮盎從大廳裏一眼就看到院內的大車,指了其中一輛道,“這便是你所說的曲轅犁?”

四個頭的曲轅犁個子有些大,一輛馬車也就拉個三架,光十架曲轅犁,便占去了三四輛大車,去年的時候李世民下令關中之地造犁,然而又朝廷推行,慢慢傳到地方州縣,需要很長時間,此時半年都過去了,廣州不過才收到一份不知道被復制了多少遍的圖紙,真正見到實物,這還是頭一回,沒辦法,古代就是這個辦公效率。

“正是,用此犁耕地,可事半功倍。”孫享福隨著馮盎一起來到院中答話道。

馮盎聞言一喜道,“我嶺南盛產瓜果,農耕卻是乏力,每年糧食都有缺口,得此物,正解嶺南百姓燃眉之急也。”

在孫享福看來,這個時期的中原人民都不怎麽會種地,更何況是嶺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