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勘察災情

郭宗訓說的很開心,他有理由驕傲,區區半年時間,就把人人畏之如虎的鄴都翻了個底朝天,哪怕能臣幹吏,也做不到這一點,對於一個還不到十三歲的孩子,絕對是前所未有的成就。

當然了,能做到這些,跟葉華的提點,戚同文的教導,還有那麽多的同窗支持,是離不開的。無論怎麽說,身為太子,他都是有大功的。更讓郭宗訓欣慰的是他似乎找到了一種辦法,能讓天下變得更好的辦法,而這就是皇帝的責任!

郭宗訓籌劃著,他想把每一個合作社變成成員共同擁有的一個農莊。這也是他把合作社取名集團的原因,把所有人集合在一起,抱成一團!

過去是地主擁有龐大的土地,佃農租種土地,繳納田租,奉養地主。現在是每個人都是地主,但由於力量分散,無法抵禦風險,就通過合作社,把所有人聯合起來。一起勞作耕耘,一起分享成果。

一個合作社,能賣出去幾萬斤的糧食,這樣就有了議價的權力。可以增加收入,而增加的收入,可以用來建學堂,提供貧困百姓低息貸款,修建水利工程,甚至建醫館,辦作坊……這一點點的錢,就能成為百姓走向富足的本金……

郭宗訓曾經跟葉華學過經濟學,他那時候還很小,模模糊糊記得資源優化配置的說法,可是當郭宗訓真正去了鄴城,他發現情況和先生講的是不一樣的。

所謂優化配置,那是要有資源才行。

就比如說,你有一貫錢,是去吃飯,還是買一雙鞋,是滿足肚子,還是滿足腳……這時候產生了如何選擇優化的問題。

可假如連一點錢都沒有,一窮二白,再去談優化,那就是腦袋缺根弦兒。

很不幸,鄴城就處在這個狀態。

絕大多數的農戶一年下來,幾乎沒有剩余,甚至還要借錢度日。

少數有富余的百姓,因為擔心風險,也要把錢糧藏起來,像松鼠一樣,藏著松子過冬天,根本不敢拿出來花。

一言以蔽之,鄴城沒有資源可以優化!

該怎麽辦?

老師講的經濟學不管用了。

好在人是聰明的,常常能在山重水復的時候,走出一條新路。

組成合作社,抱團取暖,降低風險,同時呢,一家一戶,就算再窮,也能擠出一點糧食,一點桑麻,健壯的漢子,靈巧的婦人,總還能想辦法增加產出……有了這點本兒,路就會越走越通暢。

不只是葉華,戚同文,還有其他的老師,都講過土地兼並的問題,一旦農戶大面積破產,就會天下動蕩,改朝換代。

漢唐莫不如是,大周想跳出這個治亂循環的圈子,就只有抑制兼並,打壓豪強,這是柴榮幹的事情。

可光是這樣還不夠,還要增加老百姓的本事,提升他們的能力。

興學,辦教育,籌建作坊……要做成這些,光靠著朝廷的投入是行不通的,必須依靠合作社。或許有一天,老百姓都能讀書識字,掌握一定技能,合作社可以取消,但在此之前,這一步必須要走。

郭宗訓比任何時候,都要自信,他真的找到了辦法……這種快樂,是外人很難體會到的。

“皇兒做得不錯。”

柴榮誇獎了一句,突然道:“朕聽聞你在合作社之中,選出了一些管事的人?”

“嗯!”

郭宗訓道:“父皇,其實跟老百姓講道理還是很容易的,關鍵是讓他們信服才行……一個合作社,產出多少,換了多少錢,這些錢要怎麽花,畢竟都是大家夥的血汗錢,因此必須推舉有威望信用的村民,讓他們參與,甚至必要的時候,請所有村民一起討論,決定。”

郭宗訓得意道:“我跟師父學了一個辦法,就是給村民發豆子,紅豆代表支持,綠豆代表反對,少數服從多數,比如建學堂,看起來很麻煩的事情,其實一個晚上就決定了。村民會選出最好的一塊土地,作為學堂,然後自行籌建房舍,整個過程都花不了多少錢。他們真正需要的只是一些不錯的老師。父皇,朝廷不是有一筆龐大的興學預算嗎?正好可以拿出來作為教師的束脩!朝廷還可以規定,在鄉村充當教師五年,考評優等,可以不經過科舉,就進入官場仕途!”

郭宗訓興奮道:“父皇,只要這麽辦了,我想一半以上的鄉村,在幾年之內,都能擁有學堂,一半以上的孩童入學,哪怕三代之治,也不及大周啊!”

小家夥的眼睛都冒光了,甚至手舞足蹈起來。

可是他突然發現,父皇的眼神似乎不怎麽愉快,只能把嘴邊的話咽回去。

“兒臣失態了,請父皇降罪!”

柴榮輕笑道:“你有功勞,也辛苦了,商王不是要請你吃涮羊肉嗎?朕也乏了,還有軍國大事要處理,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