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 君臣的分歧(第2/2頁)

但卻很少有人注意到,盛世的代價!

尤其是把十萬人以上的遠征,壓在幾塊地方上,這是絕對沒法承受的壓力。

就像漢唐的關中平原,遲早都會有榨幹的一天。等到關中衰敗下去,帝國就失去了對外擴張的勇氣……

“陛下,如果誠然要繼續打仗,臣只有一條計策。”

“計將安出?”

“全面推行合作社!”

“什麽意思?”柴榮不解道。

“陛下,多在河東征糧,原因是河東的農場效率高,存糧多了。而中原的小農分散,供應不了那麽多糧食,效率也很差……若是以村鎮為單位,把農民組織起來,讓他們自覺將余糧交給合作社。原來朝廷需要跟千千萬萬農戶進行交易,就仿佛一頭亂發,理不出頭緒。可若是變成幾十萬個村鎮,情況就會驟然改變,提取余糧就會變得容易許多,供應也更加充足!”

“而且這麽做之後,每次作戰,都是從全國提取糧食,就不存在河東多出糧,中原少出糧的問題。賦稅公平,自然能消弭民怨,讓所有人心悅誠服!”

……

葉華跟柴榮之間的對談,並沒有劍拔弩張,相反,是在心平氣和之中完成的。

葉華的觀點很明白,小農經濟無法承受大規模的動員,不管是對外用兵,還是大規模的修路基建,全都行不通。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只有把農民組織起來。

這是個顯而易見的事情。

不過歷來都有一個規律,越是看起來一團迷霧的事情,說穿了,就沒什麽值得大驚小怪的。

相反,越是簡單,明白的事情,就越是推不下去!

目前大周的府州縣,加起來還不到一千個,即便如此,官僚體系就已經非常龐大,運作起來,成本極高。

若是再增加幾十萬個村落,光是每個村子安排一個收稅征糧的人,就是幾十萬人,事實上遠遠不止這些!

官員從哪裏來?

如何保證清廉自守?

又如何管理考評?

而且過去柴榮歷來是反對世家大族控制地方,分割朝廷權力。假如成立合作社,會不會架空朝廷的權力?

現有的地方官員,能不能答應?

柴榮第一次有了強烈的無力感,他思前想後,對外作戰,這是他既定的國策……其實跟葉華的鼓勵沒有太多的關系。柴榮是以義子身份繼承郭威的天下,他必須光大先帝的基業,做出遠超歷代的功績,才能證明自己,才能說服所有人,告訴大家,把皇位給他,是天經地義!

戰爭不能停止,這是柴榮的底限。

可麻煩也在面前,該怎麽解決?

柴榮把首相王樸叫到了宮裏。

“陛下,其實此事也有前例可循。”王樸道:“就拿嶺南來說,朝廷就建立許多軍屯,讓一些有功將士在嶺南安家,雇傭百姓,使用奴隸,耕種田畝。假如將村鎮的權力,交給將士們,他們打過仗,有威望,也有手段,應該能完成朝廷的使命。只是如此一來……”王樸沒有說下去,但意思已經再明白不過了……還要給武夫繼續授權!

別看柴榮一直打壓文官,其實他對武將也從來沒有手軟過,趙匡胤立了大功,結果一個忠勇伯就把都點檢給拿下去了,還有張永德,明明是誣陷,也順勢給拔去了官位,到現在,都點檢的位置還空著。

假如真的按照葉華設想,成立無數的合作社,豈不是等於廢掉了士紳集團,換來了更強大的武夫集團嗎?

而且這些武夫不止掌握人馬,還能深入到所有村鎮,能直接控制每一個百姓。

到了這一步,文官集團就半點反抗的余力都沒有了,甚至搞不好文人會集體下跪,成為武夫的爪牙走狗。

柴榮還是有自信,能夠面對武夫的,除了一個葉華之外,其他人,一言罷官,一言斬首,都沒有半點難處。

可接下來呢?

太子郭宗訓呢?

他有沒有辦法,抗衡武人?

太子之後呢?

……

“老爺,回去吧!”符三站在葉華身後,輕聲道:“夜深了,一大家子人,還要靠著你呢!”

葉華微微點頭,突然道:“你說,我自詡是至交好友,卻出了一個挖人墻角的主意,還算不算好朋友?”

符三抓著葉華的胳膊,一步一步,往屋子裏走。

“老爺都想不通的事情,我怎麽能想得明白……奴家只知道這世上有太多的事情,不是朋友義氣能夠解決的!”

次日……宮裏傳出旨意,全面減免河東超征的賦稅,另外原河東轉運使郭無為貪墨誤國,激起民變,處以極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