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審計

李煜在翰林院,遍查典籍,把歷朝歷代的官制都翻了一遍,也幸好他有過目不忘的本事,不然換成別人,絕沒法在三年之內,完成這麽龐大的工程。

可是等李煜把所有東西都看過之後,他發現了問題。

眼下大周遇到的困難,堪稱歷代絕無僅有,換句話說,別想從古人的經驗找到太多靈感。

“朝中之貪墨之風,還真不能全都怪到百官頭上!”李煜一開口就讓柴榮老臉漆黑,“李侍讀,你是給那些貪官汙吏求情嗎?”

李煜道:“臣絕沒有那個意思……只是一直以來,學而優則仕,沒有一些家產,是供養不出一個讀書人的,哪怕是寒門子弟,進入了仕途,家裏也不會窮了。或多或少,都有些產業,即便沒產業,也認識些朋友,商人也會想方設法,靠攏過來……官員身邊,聚集了一群這樣的人,再給他們權力,不等於請了一群耗子去看管糧倉,豈有不偷吃之理!”

柴榮沉吟道:“這個理兒朕早就清楚,所以朕整頓言官,設繡衣使者,就是為了監察百官,防止貪墨,難道朕做得不夠嗎?”

李煜苦笑著搖頭,“陛下,恕臣直言,不只是不夠,而是遠遠不夠!”

柴榮吸了口冷氣,瞧了瞧一旁的葉華,“葉卿,你怎麽看?”

葉華道:“陛下,商業越來越繁榮,工廠作坊越發興旺,大周去歲的鑄幣數額,已經是盛唐巔峰的十倍還多!即便如此,還不時鬧錢荒。天下在變化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官制的改革卻總跟不上進度,說句過分的話,我們收稅采買的方式,並沒有比漢唐進步多少,其中弊端叢生,也就難以避免了。”

聽葉華的話,李煜眼前一亮,果然不愧是冠軍侯,自己辛苦了這麽長時間,才得出的結論,居然被他三言兩語,就給點破了,真是厲害!

“啟奏陛下,誠如冠軍侯所言,比如征稅,除了開封有能力對大宗商業交易進行征稅之外,其他的州府,普遍采用包稅制。”

“包稅制?他們是怎麽幹的?”

“陛下,原來是戶部負責,後來交給了度支部,度支部會根據上一年的稅收額度,給今年定一個征稅的目標,然後下發地方,地方官吏有限,無力征收千頭萬緒的稅賦。通常地方官吏就會找出幾個實力雄厚的商人,讓他們先墊付稅收,然後準許商人去征稅!”

“荒唐!”柴榮勃然大怒,“區區商賈,也配執行朝廷法度,向商民征稅?下面官吏瀆職無能,實在是該死!”

葉華咧了咧嘴,沒好說什麽。

所謂包稅制,在唐代就出現了,原本的歷史上,兩宋更是一個高峰。

比如鹽茶銅鐵,瓷器酒曲,這些統統采取買撲的形式,也就是商人拿錢,換取專營權,然後再通過出售商品,賺取利潤,算起來,也是包稅制的一種。

還有更直接的,就比如某個市場,找一些地痞無賴,讓他們負責收稅,每次只要能上繳規定的數額即可,多收的全都流入了這幫人的腰包,當然了,要是收不上來,就讓他們自己出血填補……

用腳趾頭想,也能看出其中的弊端。

但這種粗糙的方式卻生生不息,歸根到底就是四個字:簡單好用!

說白了,包稅制就是把收商稅等同於收田租,把商業行為,看成了割莊稼。

可問題是商業經營,每天都在發生,莊稼才一年兩熟三熟,能用相同的辦法嗎?真正應該做的是針對每一次商業交易,針對營業額,針對利潤進行征稅。

問題又來了,商業行為每天都在進行,千頭萬緒,朝廷哪來那麽多的征稅官員……

“啟奏陛下,當初陛下登基之初,就提出官紳一體納糧納稅服役……據臣所知,這些年下來,納糧基本做到了,服役也差不多,唯獨納稅,出了開封之後,就沒人管了。而且臣還知道,有些人故意選擇在京外交易,就為了躲避征稅。”

李煜道:“以當下大周商賈之繁榮,若是能征到七成的商稅,每年的歲入就會超過兩億兩,足以支撐陛下對外用兵。”

柴榮聽到這裏,不由得怦然心動,暗暗握緊了拳頭,李煜又道:“這還僅僅是事情的一方面,朝廷該征上來的稅征不上來,可不該花的錢,全都花了出去!”

柴榮好奇道:“當下朝廷采購商品,都以買撲的形式,質優價廉,才能入選,也會浪費許多嗎?”

李煜苦笑道:“陛下,所謂質優價廉,該如何定義,還不是衙門說了算,他們可以用一些稀奇古怪的要求,把其他商人排除,然後專門跟自己想要的商人簽訂約書,看起來一切都沒有問題,合乎規矩,可實際上卻是弊病一大堆!”

……

柴榮不停問,李煜不停回答……葉華基本沒有插話,只是仔細聽著,其實有許多問題,以前也提出來過,只不過隨著天下一統,經濟發展,更加突出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