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最後一把火(第2/3頁)

李煜在心裏默默念叨著,他的眼圈泛紅,似乎有什麽要湧出來相仿。

很快,李煜就恢復了平靜,他仔細看著葉華給鹽商的回書,葉華沒有讓他們舉事,相反,葉華答應提供給鹽商一批青鹽,讓他們進獻給李弘冀,幫著朝廷渡過難關。

已經被當百大錢坑了一次的鹽商,居然還主動進獻食鹽,當真是夠孝順忠心的,簡直讓人五體投地。

既然他們如此忠心,朝廷當然不能虧待,鹽商們只有一個要求,就是準許拿當百大錢,抵償鹽工腳夫的工錢,不然縱使鹽商家資巨富,也沒法承擔幾十萬擋食鹽的花費。

李煜看完之後,完全能夠想象出皇兄的心思。

食鹽事大,鹽工事小,當百大錢雖然損害了鹽工,但是忍忍就過去了,只要等朝廷打贏了大周,會想辦法補償他們的。

總而言之,共體時艱,相忍為國,忍一忍,也就過去了。

“皇兄啊皇兄!柴米油鹽無小事!”

李煜哀嘆一聲,大周君臣做事,向來是扶弱抑強,盡量折騰百官,保全百姓,推行清丈田畝的時候,就因為步子大小的問題,擔心百姓受害,大造尺子,發動官吏生員小心丈量,務必做大公平合理。

這樣細膩為政的方式,不會出現在南唐。

李弘冀覺得改種桑田有利於增加歲入,就下令做了,絲毫不會想到,老百姓會不會養蠶繅絲,也想不到糧食缺口怎麽辦?

有人要說,李弘冀不是想到從吳越和荊楚弄糧食嗎?

可問題是弄來的糧食怎麽到老百姓的手裏?

是讓商人負責,還是讓朝廷的官倉平價售糧,各地桑田幾何,缺少糧食多少,橋梁道路情況是否完好……

這些看似瑣屑的事情,卻關乎整個計劃的成敗,一旦出了錯,良法也會變成惡法。

柴榮早年行商,他懂這個道理,葉華更是明白,他甚至能以此為武器,來攻擊南唐。

只不過李弘冀不懂,所以他看到了鹽商進獻食鹽的奏疏,欣然點頭,後面提到用當百大錢付工錢,他稍微猶豫了一下,卻也答應了,畢竟他能幹得出來,總不能不讓別人做吧!

當然了,就算下面的人不答應,也是跟鹽商們鬧,和他半點關系都沒有。鬧得嚴重了,就砍幾個鹽商的腦袋,平息民憤。

貌似曹操就是這麽幹的,效仿先賢,沒有問題的!

李弘冀卻忽略了一個致命的問題。

他的點頭,等於是放開了口子,鹽商們光明正大,把當百大錢花了出去……既然當百大錢都能花出去,當十大錢就更不成問題了。

原來李弘冀在南唐境內,只準用當五大錢,當十大錢是在吳越使用的。

可現在倒好,口子一開,就再也管不住了。

混亂的錢幣,就像是一頭張開大嘴的怪獸,肆意吞沒百姓的財富,富裕的人變窮,窮人變得赤貧,而赤貧的人……王三本是個農戶,家裏有不到十畝水澆地,勉強過活度日。

可朝廷下令,要改種桑苗,王三種了十幾年稻谷,不會種桑,家裏還沒有婆娘,誰能幫他?

王三是個倔脾氣的,他就死扛著,別人插了桑苗,他依舊種水稻插秧,就是不改……就在端午節那一天,朝廷派人檢查,發現王三家沒改,立刻踏平稻田,把王三抓起來,狠狠抽了二十鞭子,還給戴上了大枷,在衙門外足足站了三天,差點要了他的命。

等王三爬回家,卻發現家已經被封了,三間茅草房沒了,十畝田也被收走了,插上了桑苗。

王三想要去找人理論,結果好心的鄰居告訴他,是縣令的小舅子拿了他家的田,一介草民,有多大的本事,能跟官府鬥?

王三徹底絕望了,他靠著老鄉施舍,勉強過了十天,身上的傷還沒好利索,就背井離鄉,跑去泰州一帶,背鹵水,當了鹽工。

一幹又是幾個月,王三仗著身體強壯,每天都比別人背的多,他只有一個念頭,就是攢錢,再買一塊地,然後回家當農夫。

這個念頭支撐著王三,像是牲畜一樣,每天早起晚歸,睡窩棚,吃粗劣的餅子,他有時候覺得自己就像是耕地的牛,沉默堅韌,能永遠撐下去。

只是這一次他承受不了了。

每個月累死累活,一貫錢的收入,換成當五大錢,只剩下二百個,他忍了,可換成當百大錢,只有區區十個!

老子辛苦一個月,只掙十個錢!

去他娘的狗屁朝廷,你們搶走了老子的一切,到了現在還不罷休,連工錢都克扣,老子活不下去了,只有跟你們拼了!

沉默的王三不知從哪裏摸到了一把鐵錘,他藏在袖子裏,裝成領錢的人,到了發放工錢的書吏前面,突然暴起,一錘下去,腦漿迸裂,濺了他滿臉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