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改革的試驗田(第2/2頁)

首先,王樸把土地授予有功將士,先打造出一群地主,只不過這些新的地主和傳統地主不一樣,更準確說,他們是農場主!

空有一大片土地,靠著自己的一雙手,就算累死,也耕種不過來。

如果放在中原,事情就會變得很簡單,他們把土地租給佃農,躺在家裏收田租,就能過輕松的日子。

但是河東不行,這裏沒有那麽多的勞動力!

農場主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向經略安撫使衙門購買奴隸。

張永德很樂意為昔日的部下效勞。

他撒出去人馬,前往草原,抓捕奴隸,作價賣給農場主。

而這些農場主呢,他們暫時並沒有收入,無法支付購買奴隸的費用……當然不能讓田地空著,這時候符三小姐的錢莊就發揮了作用。

錢莊替農場主支付奴隸的費用,而農場主用未來的收獲作為擔保品。

這是完全的資本化運作。

很多人都會覺得資本主導的農場,要比傳統的地主佃農模式,更加先進,或許這種想法是對的,但是在河東,在最原始的農場裏,完全不是這麽一回事!

奴隸比佃農優勢只是更容易壓榨而已!

北方的田租普遍在四成左右,個別會超過五成,總體來說,是地主和佃農,各自一半,地主不勞而獲,佃農辛苦勞動,卻只能享受一半的收獲……看起來很不公平。

可是在農場模式下,奴隸除了基本的食物之外,每天都在勞作,半點休息都沒有!

一個奴隸的產出,差不多有九成要歸屬農場主!

一言以蔽之,農場模式,就是用更加殘酷的壓榨,換取更多的商品!

從提高效率來講,的確是進步。

可從別的角度看,尤其是奴隸的角度看,卻是未必!

反抗,逃跑,破壞……各種各樣的情況,不斷發生,為了壓制奴隸的反撲,農場主需要朝廷幫助,自然而然,他們就接受了納稅的要求。

所謂士紳一體納糧,在河東根本不成問題。

王樸還發現一個很有趣的情況,因為河東納糧的主體是農場主,他們相比起普通百姓,更加有影響力,懂得也更多。

那些胥吏想巧立名目,盤剝壓榨他們,難度就增加了許多。

另一項政策——耗羨歸公,也就變得順理成章了。

農場主們,情願意多交一些錢,而避免小吏的敲詐勒索。

這兩項做下去之後,產生了一個非常喜人的成果。

官府歲入大為增加,王樸手裏的錢變得多了。

王學士也不是守財奴,有錢誰不會花!

他首先就整頓吏治,把河東各級衙門的小吏,衙役,全數納入正式編制,給予俸祿。

這件事情王樸做得順理成章,甚至連他都沒有立刻察覺,這是多麽了不起的改變!要知道歷代都因為財政能力薄弱,支付不起龐大的人事費用,而放任胥吏盤剝百姓。

比如一個縣,正式編制,拿朝廷俸祿的官員,可能就那麽可憐的幾個人,其他人都必須靠著收取各種火耗,敲詐勒索過日子,不然他們也要餓肚子。

在這種狀況之下,官吏和百姓,矛盾重重,對立嚴重。而為了安撫百姓的情緒,又把衙役視作賤民,所謂倡優皂隸,他們變得連妓女都不如!

既然成了賤民,沒有出路,又手握一點權力,那些衙役們會幹什麽,也就不足為奇了。

所以在很多戲曲小說當中,官有清官,有貪官,而皂隸幾乎無一例外,全都是貪財好利的黑心人渣。

沒法子,環境如此,不渣活不下去!

王樸驚訝的發現,新法帶來了太多意想不到的好處,曾經的頑疾被輕易解決了,他給柴榮寫了奏疏,給葉華寫了信。

在信中,王樸既喜悅,又擔憂。

喜的是河東的種種變化,而擔憂的是這些經驗能不能維持下去……畢竟河東的情況太特殊了,他都不確定,未來會變成什麽樣子,又會有多少人視河東為眼中釘,肉中刺,欲除之而後快!

葉華把信交給了李谷,李谷快速瀏覽,他被上面描述的情況,驚得目瞪口呆,簡直不敢置信!

“這,這是真的?”

葉華輕笑道:“李相公,我們要做的事情,非常艱難不假,卻沒有那麽危險,河東就是個好例子,你該想的是如何發揚光大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