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龍體違和

面對柴榮的誠摯邀請,如果繼續敷衍,就實在是對不起他的盛情了。柴榮除了或許會英年早逝之外,其他方面,都無可挑剔,堪稱帝王當中的典範。

柴榮能打仗,一生中無數次帶兵親征,戰績輝煌,比起唐太宗也差不多少。

他知道民間疾苦,年輕時候,柴榮販運茶葉,大江南北,黃河兩岸,民生利病,都看在眼裏。

郭威登基之後,柴榮忠實履行儲君的使命,協助郭威,休養生息,發展軍力,革除弊政,做了許多事情。

最難得,柴榮是個意志堅定的人,他身邊也有很多文臣,比如魏仁浦,王樸等等,但是柴榮不會被這些人左右,該聽的建議會聽,不該聽的建議,柴榮很有主見……

“葉華,我常常思索,以大唐之盛,何以一場安史之亂,就弄得由盛而衰,繼而藩鎮割據,內憂外患不斷,時至今日,二百年過去了,依舊戰亂不斷,這都是大唐的遺禍……朝中諸公,給我講過歷代興衰,他們言說是楊貴妃的女禍,唐明皇的昏庸,李林甫楊國忠奸佞,安祿山狡詐,總而言之,是昏君奸佞的錯,不知道你有什麽看法?”

柴榮問完,葉華不由得打起精神。

這道題可非比尋常,不能等閑視之。

相當於劉皇叔跑到隆中,諸葛孔明的對策,如果拿不出來真東西,大耳賊才不會把孔明當回事。

同樣的,有真本事,立刻會被引為心腹之臣。

柴榮這也是效仿劉備,考校自己的本事。

葉華清了清嗓子,“殿下,以史為鑒,能知得失興替。盛唐立國之初,推行均田,施行府兵制,很快就國富民強,北征大漠,橫掃蠻夷,給太宗皇帝打出了一個天可汗!我一以為大唐之興,在於公平二字!”

“為政公平,賢愚得所;軍中公平,能者上,庸者下;民間公平,百姓有田耕,有衣穿,有飯吃,因為公平,所以人人行正道,臣子盡忠職守,將士奮死力戰,百姓納糧服役,人盡所能,自然而然,有了大唐盛世。”

“如果用玄宗朝比太宗朝,自然是開元盛世更加繁榮,財富也更加豐富……但是玄宗朝均田破壞殆盡,民間貧富差距懸殊,富者田連阡陌,窮者無立錐之地。朝堂之上,世家子弟,充斥其間,寒門報國無門。府兵制蕩然無存,招募胡人為兵,將刀柄交給異族,真正的國力,不如太宗朝遠矣,怎麽可能不亡國!”

“假使府兵存在,天子一聲令下,調集幾十萬大軍,縱然安祿山和史思明有再大的本事,也掀不起什麽浪花!正因為失去了公平,失去了道義,也就沒法動員百姓,沒法號令天下,安史之亂遷延日久,地方藩鎮割據,也就不足為奇了。”

……

葉華講了很多,柴榮都耐心聽著。

“葉華,你所言,是說朝廷應該維護公平道義……這和儒家所言的大道之行,仁政王道,又有什麽差別?”

葉華搖頭,“沒有差別!”

柴榮忍不住笑罵:“沒有差別,你這豈不是老生常談,可不是你冠軍侯的風采!”

“殿下,這人世間的道理,說起來都差不多,可做起來就不一樣了。”葉華認真道:“儒家所言的大道,在士人的嘴裏,就變成了士人是國家之本,其余武夫粗鄙不文,百姓愚昧無知,商人貪財好利……只有他們是好人,只有他們配和天子共江山。如果天子順應文人,把國家都交給他們,久而久之,積弊重重,離著亡國也就不遠了。”

“文官會亡國嗎?歷來不都是亂民,武夫,宗室,外戚,甚至是宦官亡國,文官可不曾弑君啊!”

葉華不以為然,“這就是他們狡詐的地方,文官不弑君,可他們敗壞朝廷,殘害百姓,危害更甚其他人。官逼民反,說的就是他們!”

“嗯,有理!大唐牛李黨政,殷鑒不遠啊!”柴榮道:“你說的有理,可交給武夫,也會造成藩鎮割據,內亂不斷,甚至亡國喪邦,危害更大。”

“所以我說要維持公平……士農工商之間要有公平公義,文武、宗室、百姓之間也要守住公平,才能讓人人信服,國勢昌隆。”

柴榮若有所思,葉華所講的公平,其實是一種超出了士人所講的大格局,大公平,天子治國,的確應該超然物外,不被亂七八糟的情感所左右。

“葉華,你講的公平,我聽進去了,但是要維持不了公平呢?就拿眼下的幽州來說,屠殺士紳豪族,從他們手裏拿走糧食田產,總算不上公平吧?”

“如何不算?”葉華反問道:“這幫人曾經斂財無數,攢下了大把的家業,他們享受了榮華富貴,就應該付出代價!他們把百姓逼上絕路,反過頭,百姓就能要了他們的命。殿下以為,這不是公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