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九章 造橋之戰(第2/2頁)

說完,耶律崇光也快步走了,將耶律文德一人愣在當場。

這時,一名大將道:“大將軍,卑職倒是有點想法。”

耶律文德精神一振,連忙道:“你說,有什麽好辦法?”

“大將軍,我們搭建浮橋無非兩個目的,一個是把對岸的東路軍接應回來,一個是給他們送木頭,其實不用考慮騎兵問題。”

“不行!”

耶律文德立刻否定這個建議,“怎麽不考慮騎兵,難道又要讓他們丟掉幾萬匹戰馬逃回來?”

另一名大將道:“用木箱子搭建浮橋也不錯,至少我們可以隨時補充,然後用鐵鏈子鎖住木箱子,在木箱上裝一些尖銳的木樁,宋軍戰船也未必敢直接撞上來。”

又有一名大將道:“士兵多帶一些沙土,宋軍用火油攻擊,我們隨時用沙土掩埋,在部署弩軍和宋軍對抗。”

再有一名大將道:“再多用一些大木頭堆在浮橋前,使宋軍戰船沒法直接撞上浮橋,說不定還會傾覆。”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一個方案便漸漸形成了。

耶律文德當即令數千名工匠制造大木箱,一夜之間,工匠們便造了數千只大木箱,又在木箱兩邊安上尖樁,大木箱十個一組,用鐵鏈將箱子連在一起。

但嚴峻的考驗卻是在如何安裝這些浮橋,宋軍不可能等他們安裝後才動手攻擊,更不會允許他們從容部署。

甚至他們第一步都很難完成。

安裝浮橋的第一步是要在北岸和江心洲之間拉兩條長索,將浮橋固定在江面上,它就像造房子的大梁,沒有大梁支撐,房頂很容易坍塌,搭建浮橋也是一樣,沒有兩根長索固定,浮橋就無法穩定在水面上,很快會被河水沖垮。

當然,還有另一個辦法,那就是在水中打木樁,拒馬河靠近岸邊附近可以打木樁,但河中心水太深,河底水流湍急,難以打樁,所以他們才用牽繩的辦法。

幾名士兵牽著繩索剛剛抵達江心洲,一艘大船便疾駛而來,船上亂箭齊發,幾名士兵無處躲藏,紛紛中箭身亡,長索也被宋軍士兵斬為數段,遼軍的牽繩方案徹底失敗。

但箭已上弦,不容不發,遼軍牽繩失敗,他們只得改用打樁,先固定最初的一段大木箱後,中間部分的固定則由士兵劃船來協助,雖然水力很大,但大木箱之間是用鐵鏈子相連,最多讓浮橋變形,而不容易被沖走。

只用了一個時辰,遼軍士兵便在沿岸二十丈處打下了兩排一百二十根木樁,鋪設了三十口大箱子。

耶律洪基見打樁有效,立刻令道,“再繼續打樁!”

數百名士兵又繼續在木箱前方打樁,用長達數丈的松木,一頭削尖,深深插進河底淤泥,兩名力士在上方用巨錘打擊,使木樁一點點深透河底。

出乎遼軍意料的是,居然在河中央也能打下木樁了,這個發現使遼軍上下大為振奮,加快了打樁速度,次日上午時分,一座長達一裏的浮橋已經將北岸和江心洲連接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