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態度軟弱(第2/2頁)

余孝年取出一份完整的口供,遞給藤原教通,“我們並不是無緣無故出兵,準確說,我們並不是攻打出羽國,而是攻打清原家族,至於原因,你看完這份口供便明白了。”

余孝年將橘賴貞口供放在桌上,推給了藤原教通。

藤原教通拾起口供看了半晌,才驚愕道:“余長史的意思說,是清原氏先幹涉鯤州內務,挑撥蝦夷和宋軍的矛盾,宋軍忍無可忍才出兵出羽國?”

余孝年點點頭,“正是如此!”

“清原氏其實和日本朝廷沒有關系,如果僅僅是和清原氏發生沖突,我覺得問題不大,說清楚就能解決分歧了,但宋軍似乎並沒有從出羽國撤軍,這可是個大問題,不過貴軍準備幾時從出羽國撤軍?”

余孝年喝了一口茶,沉默片刻問道:“左近衛將軍來鯤州就是為了協商這件事嗎?”

藤原教通一怔,他立刻意識到這個問題太敏感了,宋軍肯定不會撤軍,再問下去很可能會把關系搞僵,他搖了搖頭,“我主要是來了解情況,另外我希望雙方能夠坐下來,開誠布公地談一談,找到一個雙方都滿意的解決辦法。”

余孝年微微一笑,“這也是正是我們的想法,金相鄰,和為貴,我原計劃過兩天就去平安京,專門和貴國朝廷協商解決此事,希望左近衛將軍陪同我一起前往平安京。”

……

余孝年派人送藤原教通去官驛休息,他隨即來到了範寧的官房。

“談得怎麽樣?”範寧靠坐在椅子上合著雙掌笑問道。

余孝年搖搖頭笑道:“很有意思!”

“怎麽個有意思?”

“這個藤原教通居然在替我們找理由,顯得非常理解我們出兵,我在他身後看不到半點強硬姿態,相反是各種委婉,充滿了妥協的口氣。”

範寧也笑了起來,又問道:“那你覺得他這個態度意味著什麽?”

余孝年想了想道:“卑職覺得對方的妥協態度應該從三方面來考慮,一是我們占領了出羽國,並不像他所說的引起朝野上下的憤怒,我認為朝野上下都沒有放在心上才對,畢竟出羽國對日本朝廷來說太遠了。甚至在很多人心中,那裏並不屬於日本國,而是蝦夷人的聚居地,和鯤州區別不大,如果真的朝野憤怒,藤原教通的壓力會很大,他一定會把這種表現出來,正因為沒有壓力,所以他才強硬不起來。其次便是日本國高層的態度不一,我們全殲清原家族,直接挫敗了武士階層的崛起,對藤原家族是利好,對天皇是憤怒,高層的分裂也使得藤原教通無法強硬起來。但最關鍵還是第三點,那就是日本國沒有底氣來興師問罪,水軍幾乎沒有,更不會組織軍隊翻山越嶺來作戰,後勤怎麽保障,正因為奪取出羽的底氣不足,所以日本國態度的底子就是妥協。”

範寧負手走了幾步道:“難道是藤原教通故意示弱暗示我們?”

余孝年回味一下,還真有這個可能,不管日本有沒有實力,藤原教通都應該以強硬態度來面對鯤州,而不應該是這樣的軟弱。

範寧微微笑道:“如果是這樣,你就盡快啟程,前往平安京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