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份考卷(第2/2頁)

‘《春秋》每書諸侯戰伐之事,必加譏貶,以著其擅興之罪,無有以為合於義而許之者。’

“好!評論得透徹。”

第一句話便讓張若英拍桌叫好,周圍幾名教授都被吸引,扭頭望過來,笑問道:“張教諭,看到好文章了?”

嶽清笑著替張若英回答,“是童子試的答卷,相當精彩!”

幾名教授都有很深的感觸。

“童子試考生確實很厲害,如果他們參加成人解試,這些考生至少要占去一半的舉人名額,不愧是各縣挑選出的少年天才。”

張若英無暇答復,他又翻到對策文,匆匆掃了一遍,心中‘怦!怦!’跳了起來,對策文中談到了鄞縣青苗法對農民的影響。

張若英很清楚,範寧他們一行就是去鄞縣遊學,這份卷子極可能就是範寧、蘇亮和段瑜三人之一。

段瑜可以排除,段瑜的文章比較陰柔,這份卷子不是段瑜的風格。

蘇亮的文章明快大氣,風格倒相配,但他的才學寫不出前面議論文那樣高水平的文章,而且蘇亮文章言辭犀利,就像一杆銳矛。

範寧則老成得多,範寧的文章不僅大氣精煉,而且思維嚴密,滴水不漏,令人無懈可擊。

張若英又翻到作詩,又是清新的農家風格,這幾乎是範寧的招牌了。

張若英基本上可以判斷,這就是範寧的卷子。

張若英點點頭,贊許道:“此卷若參加成人解試,可奪解元。”

他提筆寫下了自己的評論:文章有高壯深嚴之氣,如鐵城湯池,凜不可犯,堪稱絕妙之文。

隨即給了最高評分:上上甲等。

若趙修文審卷,或許他會稍微謙虛一下,給上上分就行了,但張若英的競爭意識極強,他知道自己稍微謙虛一下,很可能就會使範寧落榜。

自己按照規則打分,給高分並無不妥。

嶽清點點頭笑道:“卷子無一錯字,可惜這只是譽卷,看不到書法,不過就從內容而言,確切稱得上‘上上甲’的評分。”

他也提筆給了一個上上甲的評分,又寫下自己的評語:‘無一字無出處,無一字無來歷。’

“呵呵!什麽樣的卷子居然得到兩位教授如此高評?”

副主考張憲負手走了過來,張憲就是張誼的兄長,現任府學教諭,張誼被扳倒後張憲及時和他撇清了關系。

不過張憲還是通過運作,將兄弟張誼送去泗州出任一家私人學堂的教授。

至少在表面上,他和張若英保持良好的關系。

張若英笑道:“是一份童子試的卷子,嶽教諭和我都認為,這份試卷非常優秀,我們一致同意給它評分上上甲。”

張憲知道嶽清和張若英都是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不會輕易說誇張之言,兩人居然給同一份卷子評分上上甲,著實讓他有興趣。

他連忙接過卷子細看,看完議論文他便贊嘆不已,笑道:“這份卷子我再好好看一看。”

望著張憲遠去的背影,張若英心中不免有一絲擔憂,這份卷子的對策文中,引述的很多例子都是太湖地區,很容易讓人猜到這是吳縣學生的考卷,恐怕張憲會有想法。

張若英從不會低估一個人,他很清楚張憲是什麽德行,表面上道貌岸然,但骨子裏和他兄弟一樣卑劣無恥。

前些年他擔任副主考,有一定的出題權,他不知暗中向張誼泄露了多少題目,直到三年前朝廷實行主考官交叉制度,這才堵住了這個泄題漏洞。

嶽清看出張若英眼中的擔憂,便淡淡道:“五十份童子科的試卷都要歸納到主考官手中,我們留意一下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