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偏心也是病(第3/4頁)

張三娘滿臉怒火地從房裏走出來,為了兒子上學的事情,她和公公範大川不知爭吵了多少回,矛盾一天天積累。

去年春天,張三娘堅持繼續送兒子去小學塾讀書,矛盾激化,最終導致了分家。

每次張三娘想起分家之事,心中就充滿了恨意。

“說起房子破舊,我倒要問一問,去年分家,你給了大郎什麽?土地、房產都要留給老四,多虧我的一點嫁妝才修起這三間房,你還好意思說這房子破舊?”

她越說越激動,淚水湧了出來。

“大郎十五歲就下湖打漁養家,給家裏做了多少事情,你偏心老四也就算了,但大郎也是你兒子,你這樣對他,你不覺得問心有愧嗎!”

“分家的時候我也說了,我手中實在拿不出錢來,以後我會補給大郎。”

範大川臉一陣紅一陣白,他心中當然有愧,知道自己對不起長子,但在長媳婦面前,他絕不會有半點示弱。

“說到不公平,那我就要實話實說,我這輩子最大的心願就是有個當官的兒孫,可大郎打漁,二郎經商,三郎做了倒插門,都指望不上,如果阿呆聰明一點,我也能指望他,可他是什麽光景,你比我更清楚。老二家的兩個孫子也靠不住,估計連縣學都考不上,老三家那個姓陸,更不能提。現在我們家只有老四讀書有成,最有希望當官,我就指望他當官後光宗耀祖,還能給我養老送終,所以你們就別怪我偏向老四多一點,而且你們對老四好一點,那就是孝順我了。”

“爹爹,我沒有說您老人家偏心。”範鐵舟夾在妻子和父親中間,著實左右為難。

“可你家子婆說了,哼!”

範大川雖然嘴硬,但他著實有點怕自己的長媳婦,說話一點情面都不留,他轉身便悻悻而走,可走了幾步,又折回來,一把抓起裝桂魚的簍子,這才罵罵咧咧走了。

……

範仲淹沿著河邊返回住處,他心中十分感慨。

明明孫子是大智若愚,是罕見的美玉良才,範大川卻視而不見,明明小兒子是個草包,他卻當作明珠。

寫了一堆狗屁不通的文章,居然還想做他範仲淹的繼承人,他範仲淹再被貶黜,也不至於墮落如斯。

這時,範仲淹忽然隱隱聽見範寧在喊自己。

一回頭,只見範寧從後面飛奔而來,手中拿著一張紙。

範仲淹停住了腳步,心中奇怪,這孩子要給自己看什麽?

片刻,範寧氣喘籲籲奔來,將手中紙遞給範仲淹,“這是孫兒寫的一首詞,請三阿公指教!”

範仲淹望著他紅撲撲的小臉,心中湧起一股憐愛,他彎腰摸摸範寧的小腦袋。

“好的,我一定會好好讀一讀!”

範仲淹想了想,又從腰間取下一枚玉佩遞給他。

“鎮上範氏本堂內有一座藏書樓,憑這枚玉佩可以進去。”

範寧接過玉佩深深行一禮,“謝謝三阿公提攜!”

範仲淹笑著撫摸他的頭,“你好好努力,等下次我再來時,多寫幾首詩給我看看。”

“孫兒一定會努力!”

停一下,範寧又笑嘻嘻說:“這首詞或許能讓三阿公的心情好一點。”

說完,他一溜煙地跑沒影了。

……

範仲淹沿著河邊緩緩而行,一邊走,一邊讀著範寧寫給他的詞:

《憶王孫·太湖送別》

登山臨水送將歸,悲莫悲兮生別離。不用登臨怨落暉,昔人非,唯有年年雁秋飛。

範仲淹眼睛一亮,這是一首十分有意思的集句詞,雖然每一句是引用古人的詩句,但集合在一起,卻另有一番新意。

能將古人的詞句很自然聯在一起,這可是極有天賦的人才能做到,這孩子真是罕見的天賦神童啊!

且不說他從哪裏讀到這些詩句,但這首送別詞本身,卻表達了他對自己的依依不舍,表達了一種希望自己提攜的期待。

多好的一個孩子,自己卻因為對他祖父不滿而一走了之。

這時,範仲淹想到了範寧那純凈的目光,想到了他紅撲撲的笑臉中蘊藏的無窮活力,這一刻他心中跟著變得生機盎然起來。

……

房間裏,張三娘還在埋怨丈夫。

“難得三叔喜歡寧兒,你也不讓三叔幫幫忙,延英學堂哪裏是那麽容易考上的?”

範鐵舟修理著鋤頭,悶聲回答妻子的埋怨。

“咱們就靠自己本事去考試,實在考不上就去讀鎮裏的官辦學堂,不管走到哪裏,我相信兒子都是一顆最亮的明珠。”

張三娘嘆口氣,“我也希望寧兒好好給咱們爭口氣,讓你爹爹看看,他是怎麽把明珠當成了瓦礫!”

這時,外面忽然傳來一聲咳嗽。

範鐵舟連忙從屋裏出來,卻見是三叔站在院子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