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23章 三座大山(第2/3頁)

與儒生只知道一味抨擊不同,對秦政好的一面,張蒼不吝溢美之詞。

但他話音一轉:“可一同變多的,還有官府的開銷。”

秦朝是大政府,廢封建,立郡縣,在各領域親自參與經濟,比如收鹽、鐵、酒、糖為官營,在地方設置大量秦吏,不管什麽小事都管,以將觸須伸進基層。

但這些龐大的官員,使得官僚系統比統一前膨脹了數倍,光是每年俸祿,便足以成為巨大負擔,秦之所以收泰半之租,除了用於幾乎年年都有戰爭外,也要用於供養大量官吏。

“的確如此。”

吃過十多年俸祿的蕭何頷首,他手裏有一份文書,是治粟內史統計各郡財政支出數量,用於官員俸祿、公家開銷、城邑修築,將糧食換算成半兩錢,從秦始皇二十六年到三十六年,四億錢漲到十二億。

“三倍?這算什麽。”

張蒼也讓人將少府歷年開銷取來:“笑道,從最初的二億錢,到十八億錢,漲了足足九倍!”

張蒼所任的少府,便是替皇帝掌管私庫的,天下財賦,除了理論上占大頭的田租外,其余的口賦、市稅、山海池澤的稅收,官營的鹽、鐵、酒、糖、絲、金錫、漆各業收入,皆歸少府,用來奉養秦始皇帝名下,那些龐大的宮室機構,所有衣食起居、遊獵玩好。

也就是說,在整個財政盤子少府支出占總財政三分之二,這意味著什麽?

“膨脹,十年間,皇室開支在急速膨脹。”

商鞅變法後百余年間,秦國王室消耗占比其實很小:秦律取消了對龐大公族的奉養,非有功者不得屬籍,而秦孝公、秦惠王、武王時,宮室嬪妃極少,服侍她們的人數,也不過千人。

然而,到了秦昭王時,隨著秦已取得帝業的資本,為了彰顯大國風範,宮苑在悄然擴大,甘泉、章台等宮苑便是那時候完工的。到莊襄王時,這位大王常年在邯鄲,歸來為王,帶來的不止是呂不韋,還有東方的奢靡風氣,秦國王室徹底和簡樸無緣了。

至始皇帝統一天下時,這種風氣更膨脹到了極點,始皇帝對六國嬪妃一律接收,更嫌鹹陽宮小,秦每破諸侯,寫放其宮室,作之鹹陽北阪上,南臨渭,自雍門以東至涇、渭,殿屋復道周閣相屬。所得諸侯美人鐘鼓,以充入之。隨著帝業已成,始皇帝驕奢之心亦盛,除了鹹陽附近的宮殿群,更令三百裏內宮觀復道相連,帷帳鐘鼓美人不夠而具。

一時間,關中宮室達數十座之多,先前讓垣雍等南郡鄉巴佬驚艷的宜春苑,不過是冰山一角,最大的阿房宮占地三十余裏。各宮中有名分的嬪妃女子,或來自六國,或從民間新近選拔,達數千之多,奉養她們的宮人婢女,也達到了十數萬之眾!

光這些龐大的人口,主子錦衣玉食,奴婢起碼也過著中人之家的生活,每年就需要多少衣帛?更別提修築宮室消耗的民力財政,一磚一瓦,皆民脂民膏。

雖然這諸多嬪妃,秦始皇帝真睡過的,寥寥無幾,最後大多被胡亥殉了,只余諸多寺婢,仍在各宮之中。

雖然那眾多宮室,有不少,秦始皇帝,連一天晚上都沒住過。

但對皇帝來說,她們又是必要的,這代表了他的虛榮,他的富貴,他的權力!

還有他的,面子!

和後世的明朝不同,秦朝的皇室財政,不必養諸多子孫,只需奉養一人,但光是這一人之雄心大欲,便足以壓得天下人趴到地上了。

為了始皇帝陛下臉上有光,為了使蠻夷鄙民艷羨稱道,區區黔首庶民的裏子被刮空掏盡,不是理所應當麽?

“真的應當麽?”張蒼卻搖了搖頭,這是他很久以前的疑惑,現在,終於解開了。

“若為舉國之尊嚴,可也。”

“若為一人之虛榮,不可!”

始皇帝個人虛榮的組成部分,除了美輪美奐的宮室外,還有許許多多的奇觀建築,它們華而不實,如同雕刻在始皇帝顏面上的浮雕,十二金人好似貼上去的金箔。

不過占財政支出最大頭的,還是戰爭。

“從三十年開始,始皇帝令少府之鹽、鐵、糖等業所得之稅,亦補入治粟內史,以增征戰之需。”

始皇帝野心太大了,東南西北,十年內打了個遍,在付出巨大代價後,帝國的疆域,的確是東有東海,西涉流沙,北過大夏,南盡北戶了。但財政卻越發困難。

以往與六國戰爭,占領的都是成熟的農業區,有著豐富的人口與耕地,在這些地區復制秦模式後,可以立刻征稅來擴充財政收入。

但南越、匈奴、西域、海東,都是化外之地,征服之後,能用來納稅的人口與土地太少,彌補不了戰爭支出。同時,長達數百裏甚至千裏的糧食轉運,幾十萬人嗷嗷待哺,在邊境的大規模基建,都成了財政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