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15章 為何而戰?

站在洛水東岸,楊喜能看到浩浩蕩蕩的秦軍在西岸排列,好似一塊塊方豆腐——這也是膠東傳過來的新事物,各部隊跟隨各自都尉,分批渡過幾座浮橋,又在東岸列陣以待,防備六國群盜反撲。

楊喜等人,則是整個大軍的最前沿,分散在方圓百裏內,偵察任何風吹草動。

一名騎長攜帶軍令,縱馬而來,朝楊喜拱手道:

“楊率長,君侯大軍已渡濟,李、駱兩都尉令吾等前往蒲坂方向查探敵情!”

楊喜頷首,吹著銅哨,讓自己身邊遊弋的屬下們集中起來。

“向東,去蒲坂。”

四蹄奔走,馬臀湧動,楊喜位於最後——這是騎兵行軍的慣例,作戰之時,他便要換到最前方去了。

楊喜升官了,他原先只是一個管著五個人的“騎長”,現在卻因在藍田率先投誠,引發王離軍大崩潰的功績,連升兩級,成了統轄一百騎的“騎率”。

過去半個多月,藍田的故秦降卒接受了北伐軍的改編,早在楊喜剛投誠過去時,護軍都尉季嬰便對他講了北伐軍的政策:

“汝等棄暗投明,武忠侯令吾等竭誠而迎,今後不論故秦人,新秦人,皆是一家人。武忠侯對待投誠之兵,與南郡舊部並無兩樣,汝等只要盡力效命,自然前程無量,富貴有望!”

當時見楊喜還比較拘謹,季嬰甚至安慰他道:“勿要有甚顧慮,汝雖年輕,然汝父輩也曾為始皇帝掃平六國,與武忠侯乃是不相識的袍澤,往後仍並肩而戰,同仇同澤!”

於是那些天裏,楊喜等人就天天聽北伐軍的軍法官用飽含南方口音的雅言講課,讓他們“憶苦思甜”——憶胡亥當政之苦,思往日政治清明,大秦在始皇帝旗幟下百戰百勝之甜。

一遍遍向他們強調,之所以會有這場內戰,天下人之所以受苦,皆是胡亥、趙高之過也。

過了幾天,傳來了鹹陽不戰而下,胡亥身死的消息,武忠侯完成了靖難,成了大秦攝政,並宣布了大赦、減租等一系列政策,秦地望風而降,這下降卒稍微安心。

不過,當時五百長以上官吏被單獨隔離,並有謠言在軍中傳播,似是北伐軍欲將降軍官、兵分開,這讓楊喜等多了一層擔憂:大多數北伐軍吏南方口音極重,與關中人雞同鴨講,難以交流,往後連聽個軍令都要扯上許久,何況其他。

但最終,黑夫只是將李良等裨將級別的替換閑置,都尉以下仍維持,這讓降卒不至於吏不知兵兵不識吏,稍加改編後,便成批拉到驪山,以看管十七萬刑徒。

楊喜等騎兵則被集中起來,以彌補北伐軍車騎之不足,他們被集中到渭北,當時眾人多有腹誹,都想回家,還是武忠侯專門派了一批軍法官來,描述六國遺貴所率群盜,在西河所犯的罪行,以及宣揚接下來,他們究竟要“為何而戰!”

“救我被擄民人,復我西河之土,還我秦川之寧。不特為公子公主雪被辱之恨,且為西河百姓,報枉殺之仇!”

每一點,都騷在故秦人的癢處,如楊喜,他家鄉在寧秦縣,就在西河邊上,倘若不擊退六國群盜,下一個遭殃的,不就是家裏的母親兄弟,鄰裏親眷麽?

那就打罷……

就這樣,楊喜督著一百騎從向東進發,在百余裏的範圍內,還有十多支騎隊執行和他們類似的任務。

他們的第一站,叫商原,也叫商顏,這兒有萬余頃鹵地,且河岸善崩,本該是窮苦地方,但因為原下有泉,水味鹹苦,羊飲之,肥而肉美。使得商顏成了畜牧的好地方。

“苦泉羊,洛水漿,可聽說過?”

據手下一個當地籍貫的騎長吹噓說,一勺肥美的羊肉羹,泡著近十年來在關中盛行的烤膜,那滋味真是賽過仙人,本地羊肉甚至直供鹹陽宮禦膳,供皇帝陛下食用,當地人頗為自豪……

但如今的攝政武忠侯,恐怕暫時吃不上商顏的羊了。

可楊喜他們到達商顏時,發現此地早非昔日富庶安寧,鮮血濡濕了入邑的橋頭,沿石塊的紋路擴散開來,匯入溝渠,流到井邊,那兒惡臭陣陣。

楊喜探頭往裏一看,卻見這深達四十尺的深井裏,塞滿了密密麻麻的屍體,甚至有赤身裸體的女子,為人驚擾,一時間蚊蠅亂飛,好似掀起一陣沙暴。

盡管見慣了刀兵血流,甚至能面對露出白骨的袍澤面不改色,但這一刻,楊喜幾欲作嘔。

據逃到附近山中的商顏人說,在六國群盜抵達前,鄉嗇夫盡自己所能,撤出了大多數黔首,老嗇夫自己,則披上未穿多年的甲,持戈守在橋頭,擋住了群盜的前鋒,最終力戰而亡,他和一眾鄉卒的頭顱被插在橋頭木樁。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楊喜讓人將橋上的頭顱取下,妥善安葬,又推倒墻垣,填平了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