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85章 秦王(中)

在秦王政的車駕走完十裏長道後,在淮陽西郊,還舉行了一場浩大的受降閱兵儀式。

主管宗廟禮儀的“奉常”此次也隨王東行,早早就準備好了一整套的禮樂儀式,數萬秦卒環繞兩側,伴隨著以劍擊盾的聲響,樂官們開始敲鐘擊缶,演奏起渾厚的《殷武》來……

“撻彼殷武,奮伐荊楚。深入其阻,裒(póu)荊之旅!”

“維女荊楚,居國南鄉。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曰商是常!”

曲調古蔔,黑夫聽不太懂,李由告訴他,這是《商頌》的最後一篇,詩寫武丁伐荊楚之功,並讓各地諸侯來臣服之事,那時候的楚人作為夏朝諸侯昆吾國的余孽,跑到荊山繼續頑抗。

在血緣上,秦是以殷商的繼承者自居的,子姓與嬴姓都有天命玄鳥,降生先祖的傳說,秦國王族的遠祖飛廉、惡來長期作為殷商帝王的禦者,故嬴姓多顯,甚至得為諸侯,是真正的“助紂為虐”,直到武王滅商,才一度中落,被趕到西陲養馬。

商頌唱畢,接下來則是小雅裏的《采芑》(qǐ)。

“蠢爾蠻荊,大邦為仇。方叔元老,克壯其猶。方叔率止,執訊獲醜。戎車啴啴,啴啴(tān)焞焞(tūn),如霆如雷!”

此詩描繪的是周宣王時,命令卿士方叔為威懾荊蠻而演軍振旅之事。雖然看著威風,可實際上,整個西周,都未能壓服荊楚,周昭王還淹死在江漢之濱,當時熊渠還喊出了“我蠻夷也,不與中國號謚”的口號,赫然封子為王,表示自己不稀罕王號,不服周!

而秦國在血緣、姻親上是商的繼承者,在地域、文化上,則又是宗周的繼承者,秦國起於被犬戎殘破的宗周故土,吸收了大批周人,幾百年過去後,無論在器物、文字、語言上,其實都比關東六國更似宗周。諸侯視秦為戎狄,也與孟子等嫌棄楚國方言是“鳥語”,都是典型的地域黑,誰信誰傻。

據說近來,鹹陽有一樁兩百年前的舊案又被翻出來了,說是秦獻公時,周太史儋入秦獻禮,預言道:“秦始與周合,合而離,五百歲當復合,合十七年而霸王出焉……”

秦在周朝一開始只是區區“西陲大夫”,作為周王附庸,沒有獨立的地位,從秦襄公勤王有功被封為諸侯,到秦昭王收滅東西二周,遷九鼎,正好五百年。之後十七年,則是秦王政及冠親政之年,秦也的確大霸天下。

於是乎,這場儀式的意味便不言自明了:殷商和宗周,終其一世都未能消滅荊楚,而作為殷周的繼承者,秦卻做到前代沒有完成的事!

八百年楚國社稷覆亡,這場中原與南方兩個文明中心長達千余年的戰爭,也宣告終結。

是誰做到了這一切?

當然是秦王政。

受降儀式在數千楚俘落魄地來到祭壇下,楚王負芻裸身牽羊,朝高高在上的秦王行稽首禮時,達到了高潮。

隨著楚負芻拱手至地,頭也低低伏於地面,顫抖著請秦王饒恕己罪,環繞在祭壇的一千郎中令軍也大聲頌唱起奉常交待的台詞。

“秦之立國,維初在昔,嗣世稱王。

討伐亂逆,威動四極,武義直方。

戎臣奉詔,經時不久,荊楚淪亡!”

在一陣鼓樂聲中,宏大的受降儀式宣告結束。這時候黑夫卻發現,在祭壇之下,還有還有三個戰戰兢兢的家夥,黑夫瞧他們穿著盛裝,卻不是秦王的隨行人員,被安置在近處觀摩受降禮,秦人越是山呼震天,他們就越是面色慘白……

“都尉,那是何人?”黑夫偷偷問李由。

李由看了一眼後對他道:“應是齊使者、代相和燕相。”

黑夫了然,秦王今日擺這麽大的陣仗,不止是要宣布秦繼殷周事業,終滅荊楚,讓淮陽楚人死心,還可以嚇唬嚇唬尚未歸服的三國。

據黑夫所知,數年前王翦攻破邯鄲,俘虜趙王遷後,趙國公子嘉卻帶著數百人,跑到了最北邊的代郡,自立為王,卻也不敢稱趙,於是便稱代國。

與之相似,還是被王翦攻破國都後,燕國喜走保遼東,獻上太子丹的人頭求得苟延殘喘。如今燕、代都只有一郡之地,總人口不到十萬,兵卒不到一萬,對秦根本構不成任何威脅。

倒是齊國,尚有一定實力。這四十年來,齊王一直嚴守孤立主義,齊相後勝收受了李斯、尉繚派人送去的賄賂,於是便讓齊國縮在東海邊上,眼睜睜看著秦掃滅三晉、燕、楚,非但不助五國,每年還派人入秦納貢。

楚國曾是三晉、燕、趙復國勢力最後的希望,如今楚也已淪亡,可想而知他們一定絕望極了,齊國現在反悔也晚了,秦已斷山東之脊,將諸侯遠遠分開,可以各個擊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