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3章 摧枯拉朽(第2/3頁)

“這就是鐵筒子。”沈安很是堅定的道:“若是沒有你的發明,此物怕是要晚數百年。”

數百年後,通過大航海重新認知了這個世界的西方人開始了各種掠奪,而近代火器就是在那個時候傳入了華夏。

“那某可算是做了大事?”

他依舊不能忘卻大姐的期望,只想讓她刮目相看。

“當然是大事。”沈安很認真的道:“你將會因此而名列青史。”

“一定!”他覺著語氣不夠堅決,又加了個一定。

史書上會寫著:治平四年秋,佾作鐵筒子,以藥發石彈。時龍圖閣待制沈安改進,以青銅為體,發鐵彈,無堅不摧,遂為國之利器。

“某以為鐵筒子最終只能放著,沒想到你竟然弄了個青銅的出來,這下可真是要用上了。”曹佾歡喜的不行,等進去看到值房裏的慘烈後,也被驚住了。

若是後世的人在,大抵會詫異的道:“這是有龍卷風經過了嗎?”

亂糟糟的室內,趙曙目光炯炯的道:“此物於軍中有大用,堪稱是鎮國之器,國舅有大功,沈安有大功。國舅是自家人……”

曹佾笑容滿面,可心中全是苦水,心想自家人你也得論功行賞吧?

“家中有出色的子弟,可蔭官三人。”

從趙曙登基後開始,那種批發官職的作法就漸漸的少有了,每年蔭官權貴高官子弟的數量也越來越少,所以顯得格外的珍貴。

可今日他一開口就給了老曹家三人,喜得曹佾差點就想跪了。

趙曙含笑道:“娘娘在宮中怕是久盼喜訊,國舅稍後可去報喜。”

曹佾應了,此刻他覺得自己能為官家效死。

趙曙一番話就讓曹佾的忠心值翻番,韓琦等人心中暗贊。

“沈安……”

趙曙看著他,覺得這個年輕人目光長遠,堪稱是宰輔之才。可還是太年輕啊!

“沈安可為知制誥。”

啥?

沈安一怔,心中大叫不妙。

包拯撫須,很是欣慰。

二十多歲的知制誥,官家大抵也是很為難吧,但沈安的功勞不小,不升官不足以彰顯有功必賞的規矩。

韓琦的眼中多了艷羨,低聲道:“年輕真好。”

他想起了自己當年的宦途,和沈安比起來真的差太遠了。

知制誥,顧名思義,就是管起草詔令的官員。

起草詔令,字跡是關鍵,其次就是文采。

一份詔令要能讓人贊嘆其文字,也要贊嘆其用詞,這才是一個合格的知制誥。

可沈安覺著自己去幹這個就是作死。

他的毛筆字到如今也還算是能見人,這也是趙曙任命他為知制誥的根源。

可他的文采沒法見人啊!

時至今日他壓根就沒寫過什麽文章,真要去擔任知制誥,不出幾天就會原形畢露。

著名教育家,著名文學家,當朝龍圖閣待制沈安竟然是個文壇騙子!

不妥啊!

沈安一臉誠懇的道:“陛下,此事萬萬不可!”

嗯?

宰輔們看著沈安,覺著不大對勁。

沈安最喜歡的是什麽?

字畫和功勞。

字畫說是給妹妹練字,功勞呢?

功勞升官。

今日官家讓他升官,還是萬眾矚目的知制誥,他竟然拒絕,這是什麽意思?

韓琦看著包拯,目光迷惑。

——希仁啊!沈安莫不是抽抽了?快去抽一巴掌。

包拯也很不解,但卻選擇了相信沈安。

趙曙問道:“為何?”

給臣子升官他們不樂意去,這種事兒有,但更多的是擺姿態。

沈安不是擺姿態的人,所以趙曙很是好奇他為何不願意升官。

“此事乃是國舅發端首創,臣不過是改進了一番,如何能算大功?”沈安的神色是如此的誠懇,讓人不禁被深深的打動了,“陛下厚愛,可臣卻不能厚顏……臣請封賞國舅。”

“安北!”曹佾沒想到沈安竟然這般,眼眶不禁就紅了。

趙曙看著他們倆,微笑道:“不後悔?”

沈安正色道:“臣不後悔。”

“臣卻不能要了安北的功勞!”

曹佾也一口咬死不肯接受,趙曙笑道:“往日朕說要封賞誰,都是歡欣鼓舞,最少也是暗喜,今日倒是奇怪了,此事你等仔細想想。”

高風亮節啊!

眾人看著沈安,目光中多了欣賞之意。

講義氣,這是沈安的優點。

他這些年為了至交好友出手不少,每一次都是傾力而為。

這就是忠義。

忠義的臣子帝王自然喜歡,所以趙曙也不掩飾自己的情緒,笑吟吟的道:“宮中最近得了好東西,回頭讓皇後接了果果進宮。”

嘖嘖!

這便是聖眷啊!

眾人艷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