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要做就做真皇帝!

“曹氏子孫,世為漢官,世食漢祿,一向以匡扶社稷、忠君報國為宗旨,啟沃君心,恪守臣節,不敢有非分之想!

然而聖人有雲:生天下者、天下德之,殺天下者、天下賊之,安天下者、天下恃之;此天下者,非一人一姓之天下,而是人人之天下,惟有道者處之!

當今天子,天資輕佻、威儀不恪,否德既彰、有忝大位,內不能制約諸侯作亂,外不能震懾蠻夷擾土,以至四海鼎沸、天下大亂,實非人君之才也!

為了天下蒼生計,孤縱然背負不義之名,也要勇於承擔重任,肩負起天下興亡,還百姓們一個太平盛世,至於如何行事嗎,仲達素來足智多謀,還望有良策以教孤王!”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曹丕也不再遮遮掩掩了,用比較委婉的語言、說出了自己篡漢自立的決心!

至於如何篡漢,是一步到位,還是分成兩步走,曹丕一時也拿不定主意,想聽一聽司馬懿的意見!

三年之前,司馬懿為曹丕謀劃過,‘調虎離山、鳩占鵲巢’的計策,試圖奪取漢中、關中的兵馬,結果事情沒有成功,反而落個賠了夫人又折兵!

如今有了疑難之事,曹丕不問別的謀士,為何偏偏還要問司馬懿呢?

道理很簡單,曹丕認為上次事敗,不是司馬懿的謀略不行,而是蕭逸太狡猾、也太厲害了,若是換了別的謀士,只怕會輸的更慘呢!

何況最近幾年,司馬懿出謀劃策,幫著曹丕解決了不少難題,絕對是一流的‘謀主’,如今有了疑難之事,自然要詢問這頭‘冢虎’了。

“大王垂問國事,下臣必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其實這取代之事,究竟如何安排嗎,還要看天時、地利、人和!”

司馬懿城府極深,在會議上從不首先發言,總是先聆聽別人的意見,做到心裏有數之後,再根據利弊得失,來決定說不說話,和說什麽樣的話!

如今曹丕親自垂問,知道低調是不行了,於是從座位上站起來,先躬身行了一禮,這才說起了該說的話……

“漢室傳承四百余年,氣數已盡,故而天下大亂、生靈塗炭,而一場大亂之後,必有新朝應運崛起,乃是自然之規律,此天時也!

先王征戰二十余年,群雄依次剿滅,如今只剩巴蜀、江東兩處余孽,亦已成驚弓之鳥矣,自保尚且不足,又何敢犯中原城池,天下三分,曹氏已得其二,此地利也!

天下大亂之後,人心紛紛妻思安,群臣、百姓皆渴望聖主治世,而大王英明神武,仁義道德,正是數百年一出的聖主,亦是開創盛世的不二人選,此人和也!

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皆全,凡事無有不成者,大王又何須瞻前顧後,失了英雄氣魄呢,不如直接讓漢帝禪讓,執掌這大好河山!”

司馬懿足智多謀,深知篡漢不是一件容易事,分成兩步走的話,遠比一步到位穩妥的多,也符合眼前的復雜局勢!

可在言語之中,卻搬出天時、地利、人和三大理由,支持曹丕盡快篡漢自立,明知道這個辦法有危險,司馬懿為何違心說話呢?

因為司馬懿更加知道,曹丕希望自己這麽說,曹丕想要一步到位,自己只有曲從其意,才能得到信任重用,進而掌握更大的權力!

司馬懿猜對了嗎--準確無誤!

“哈哈,仲達足智多謀,真乃社稷之臣也,待朕登基稱帝之日,仲達就是驂乘之人,跟隨左右,同享榮耀!”

“臣司馬仲達,叩謝陛下天恩!”

“臣等拜見陛下,萬歲!萬萬歲!”

……

“哈哈--諸位愛卿免禮平身吧!”

聽了天、地、人之說,曹丕就像吃了開心果似的,開懷大笑,眉飛色舞,甚至得意忘形的自稱為‘朕’了!

司馬懿當即跪拜謝恩,口稱‘陛下’,其余重臣也有樣學樣,做起了朝拜君主的事情,誰不想做從龍功臣,誰不想要榮華富貴啊!

曹丕的確想盡快做皇帝,想的都要發瘋了,除了皇位誘人之外,還有一個說不出口的原因--魏王實在不好當啊!

以前曹操做魏王,是以大王之名,行皇帝之實,只要一句話說出來,上到大漢天子,下至驕兵悍將,就沒有一個敢紮刺的!

如今曹丕做了魏王,情況就截然不同了,處處掣肘,步步受限,雖然頭上戴著王冠,卻沒有王者的權利,甚至沒有王者的尊嚴……其源頭就在蕭逸身上了!

比如說曹丕、蕭逸兩人見面,從未行過君臣之禮,而是行家人之禮,前者要主動躬身問候,口稱‘姐夫安好’,後者僅僅拱手回禮,直接稱呼‘子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