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大耳賊,欲為王!(四)

誰也沒有想到,龐統竟在慶功宴上,叩請劉備進大王位,在坐文武無不驚駭,大殿內的空氣仿佛都凝結住了,憋的人難以呼吸呢!

可是仔細想來,眾人又不得不承認,這確是一記妙招,只要劉備稱王了,眼前難題就會迎刃而解,還有很多收獲呢!

首先,劉備身為荊、益州牧,政治權利比較有限,只能任命別駕、主簿、太守之類官職,麾下文武就算立下大功勞,也要面臨‘升無可升’的尷尬局面!

如果劉備進大王位,就能建立一個王國了,可以立王後、世子、國相、太傅……並冊封文武百官,這樣劉備集團的文武們,都可以加官進爵、封妻蔭子,不但賞功的問題解決了,還能吸引更多人才來投奔!

比如說招攬張任等人,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劉備集團開出的價碼,遠遠比不上曹營集團,人家掌控著大漢朝廷,官職、爵位一大堆呀!

劉備稱王之後,就能開出更高的價碼,吸引到更多的人才,集團勢力就能迅速擴張了。

其次,曹、劉兩大集團之間,一直是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前者在政治方面,處處制約著後者,動不動就是‘背叛朝廷、大逆不道’的大帽子,扣的劉備頭頂直冒綠光!

如果劉備進大王位,與曹營集團的關系,就變成兩個諸侯國對立了,軍事實力雖不能同日而語,可在政治上起碼拉平一些,也有了對罵的資本!

最後,從天下大勢來看,曹魏代漢已成必然了,就算曹操不公然稱帝,其子也必然會篡位的!

那個時候嗎,劉備就能以王者身份,接過漢室正統的大旗,號召天下豪傑,討伐逆賊,興復大漢,這樣一面正義的旗幟,比的上二十萬兵馬之力!

“天下大亂,百姓無主,我等請主公進大王位,以此號令天下,共討竊國之賊!”

“主公乃大漢宗親,帝室貴胄,進位位王,天經地義,請主公不要退避了,擇吉日舉行立國大典!”

…………

文武群臣都是人精,權衡好利弊之後,紛紛的跪在地上,擺出無數的理由、叩請劉備進大王位!

要知道,自古勸進之功,比起攻城掠地、幸苦謀國更高一籌,不知有多少臣子,因為第一個跪在君王腳下,換來了終生榮華富貴。

“承蒙諸位擡愛,欲尊備為大王,備雖為大漢宗親,亦是大漢臣子,如今一無陛下聖旨,二無天意顯示,三無百姓勸進,若冒然自立為王,乃是背叛大漢也!

諸位好意,備實心領,至於稱王之事嗎,還是從長計議為好,否則引來天下人誤會,那就弄巧成拙了!”

面對群臣的勸進,劉備渾身顫抖、目露精光,就連洞房花燭夜,恐怕也沒這麽激動過。

可是激動了一會兒,還是以莫大毅力,壓制住了焦躁情緒,狠狠的搖了搖頭,拒絕了進大王位之事!

劉備不想做大王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自幼貧困,少懷大志,南征北戰近三十年,吃盡了無數苦楚,劉備所圖的就是稱王、稱帝!

可稱王不是一件容易事,多少英雄豪傑,都在了這上面栽了跟頭,大王的金冠沒戴上,反而是人頭落地!

大漢立國四百余年,凡是進位為王者,莫不由大漢天子冊封,曹操那般權傾天下的家夥,也要‘請’天子下旨冊封,又假意推辭了好幾次,這才做上了大魏王!

如今劉備要做大王,也得漢天子下旨冊封,才顯的名正言順,可是天子軟禁於許昌,一點人身自由也沒有,又如何下達聖旨呢?

話又說回來了,凡事都可以變通的,如果沒有皇帝聖旨,還有兩種辦法,也能獲得大王之位,那就是借助天意、人心!

皇帝再是厲害,也自稱是上天之子,如果你老子都點頭了,做兒子的還能不同意嗎?

天意又如何顯示呢,自然是借助於神跡了,比如陳勝造反之時,先在魚肚子裏塞黃帛,又派人學狐狸叫:‘大楚興,陳勝王’,就這樣造反起兵,自立為王了!

還有劉秀割據河北,雖不得更始帝旨意,卻得到了萬民擁護,民心既是天意,於是殺白馬青牛,祭祀天地神靈,自立為蕭王,後又自立皇帝!

如今劉備名為婉言謝絕,其實是暗示群臣:

“你們要俺稱王,又沒有皇帝的旨意,那就弄個天意難違、萬民擁護,給俺鋪一條稱王的路呀!

只要俺做了大王,搭建起了草台班子,你們全都加官進爵,妻財子祿,想要好處就快行動起來吧!”

群臣都是聰明人,吧嗒吧嗒劉備的話語,很快明白了其中深意,草草的結束了慶功宴,回去暗中準備去了,結果沒過兩天,就有神跡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