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碗有問題!

“小人劉大頭,伺候各位客官大爺,快裏面請坐!”

“嗯,聽口音,掌櫃的不是巴蜀人氏?”

“哈哈,這位客爺好見識,小的本是關中弘農郡人氏,入蜀也快二十年了,就是這鄉音一直沒改過來!”

…………

“你這座客棧裏面,為何不見別的客人,不會是一家黑店吧?”

“客官爺您開玩笑了,大雨連綿,道路泥濘,已經有半個多月沒見客人了,今天要不是大爺們上門,小的就得領著幾個夥計討飯去了!

你們幾個不開眼的,快點到後面熬湯去,給客官大爺們驅驅寒氣,再把馬匹拉到棚子裏,多添幾把好草料,記得用篩子多過幾遍,敢硌壞了客官們馬匹的牙,我就拔了你們的狗牙,快去!”

客棧掌櫃的人如其名,五短身材,腦袋其大,笤帚眉、綠豆眼、塌鼻梁、蛤蟆嘴……還有一對大扇風耳朵,也就四十出頭的年紀,頭頂卻禿了一大半,就像是癩蛤蟆修煉成精了。

不過很會來事,不笑不說話,一笑露大牙,滿嘴都是生意經,典型的鄉間小掌櫃嘴臉,其余幾名夥計嗎,高矮胖瘦、參差不齊,也都是老實巴交的樣子。

當年董卓遷都長安,殘暴不仁,縱兵燒殺,把關中糟蹋得不成樣子,百姓們為了躲避災禍,大量遷移到漢中、巴蜀地區,占了益州戶籍的三四成左右!

因此掌櫃的自稱關中人氏,沒引起劉封任何懷疑,盤問了幾句,又轉悠了幾圈,沒發現可疑之處,這才把心放下來了。

不過警惕沒放下,讓部下們手不離刀,看好了小客棧的前後門,遠處設了崗哨,高處放了弓箭手,還專門派幾個人,寸步不離的監視夥計們,以免他們在飯菜中做手腳。

“大人小心門檻、小心地滑,你們幾個快點生火,再把熱湯端過來!”

“唉,有勞賢侄兒了,一路上照顧老夫!”

“叔父大人客氣了,這是晚輩應該做的!”

一切安排妥當了,這才把劉璋等人接進來,劉封親自攙扶著,極盡噓寒問暖之能事,不管怎麽說,這位還有個益州牧的頭銜!

另外嗎,劉備、劉璋是同族兄弟,劉封是前者的義子,故而稱後者為叔父,這樣多少顯得親近一點,也能避免了泄露身份。

“各位客官大爺,蛋花湯熬好了,裏面放了生姜、蔥花、雲耳、精鹽……趕快喝一碗暖暖身子,飯菜一會兒就端上來!”

“把湯擡過來,讓我先嘗一嘗!”

劉大頭又出現了,懷中抱著一大摞碗筷,後面跟著兩個夥計,擡著滿滿一桶蛋花湯,熱氣騰騰,香味四溢!

以前人們吃蛋類,都是煮著吃、蒸著吃、腌著吃,個別饑不擇食的,還會生飲蛋清呢,而這種蛋花湯,據說還是蕭逸‘發明’的,為的是在行軍途中,讓將士們有口熱湯喝!

而後從軍中傳到了民間,深受普通百姓的喜歡呢,因為一枚雞蛋,一個人兩口就吃沒了,如果做成蛋花湯,就夠一大家子人喝的了。

尤其是陰雨天氣、寒冬臘月,喝上一碗蛋花湯,渾身上下暖洋洋的,既驅寒、又開胃,成了很快客棧、飯莊的必備品,並親切的稱之為--蛋花湯!

沒辦法,湯雖說是蕭逸發明的,卻沒人敢稱為‘蕭郎湯,或者大司馬湯’,人家可是星君轉世,被人喝進肚子裏,實在有些不恭敬了,還是老老實實的叫蛋花湯吧!

閑言少敘,書歸正傳,劉封讓人把湯接過來,先看了看、又聞了聞,擦擦嘴邊流出的口水,從懷中掏出一枚銀錠,在蛋花湯裏涮幾下,仔細查看著顏色……

銀性本潔,一旦遇到劇毒之物,就會瞬間變成黑灰色,故而達官顯貴之家,常用銀子打造餐具、酒具,既是美觀漂亮,又能防備仇家下毒!

銀錠在湯裏轉悠了七八圈,顏色一點變化也沒有,又舀出了一大勺,讓身邊的親兵喝了,過一會兒還是沒事,劉封這才放下心來!

“叔父大人喝一碗吧,好歹先暖暖身子,一會兒就能用膳了!”

“各位大人也喝點吧,再有一天多的路程,咱們就能到江州城了,我家義父寬仁大度,一定不會虧待諸位!”

蛋花湯沒問題,湯碗就有問題了,全是一些民窯出的粗瓷大碗,又厚又糙、大小不一,因為使用的太久了,許多碗邊都碰豁口了,不小心就會劃破嘴唇呢!

可是鄉間野店的,也沒法太講究了,劉封挑了一只品相最好的碗,盛滿了熱乎乎的蛋花湯,雙手遞給了劉璋,又給其余幾位隨員盛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