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打破鐵律,奸雄稱王(三)

‘黃巾之亂以來,天下分崩離析,諸侯並起爭霸,兵連禍結、生靈塗炭,田園盡毀、十室九空,社稷有累卵之危,蒼生有倒懸之苦!

幸賴魏公-丞相大人,舉義兵於兗州,討國賊於洛陽,迎陛下以存劉氏宗廟,遷都城以定大漢國本,而後天下布武、蕩平諸侯,南征北討、蠻夷俯首,其功業之彪炳,堪於周文王比肩矣!

伏望皇帝陛下,睿哲成人、寬慈及物,廢無用之舊例,開盛世之先河,許以封國之地,冊為千乘之尊,丞相大人受此厚恩,必將竭誠以報陛下,如此天下幸甚、萬民幸甚!’

一般臣子上奏折,動輒都在千字以上,以示自己博學多才、憂國憂民,尤其白紙發明之後,書寫更加的容易了、奏折也更加繁瑣多了,一件芝麻大的小事,也能從三皇五帝說起!

以至曹操多次下令,讓官員們多辦實事、少說費話,動輒上萬字的奏折,好人看完都累的半死了,何況一個年近六旬的垂危老者?

蕭逸的奏折很短,只有區區數百字,簡單的陳述事實,海燕公主一連看了七八遍,又閉目沉思了片刻,終於長長出了一口氣。

自從祥瑞屢現、群臣上奏以來,海燕公主十分擔心,曹操鬧出這麽大的聲勢,是只圖謀一個王爵,還是有更大的野心?

如果只是一個王爵,就還是大漢的臣子,皇室暫且不會有事,如果有更大的野心,事情可就不好說了,而這個問題的答案,恐怕只有兩個人知道,一個是曹操、一個是蕭逸!

而蕭逸的奏折裏面,恰好給出了答案,陳述曹操各種功績,將之與周文王比肩,而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猶然以臣禮服侍殷商,說明曹操暫時沒有篡漢之心,也不想背負篡漢的罵名!

如此想來,曹操反成了保護神,只要他活著一天、漢室就能存在一天,而奸雄駕鶴西遊之時,漢家氣數也就倒頭了,靠竊國之賊維系國運,說來也真是諷刺呀?

另外嗎,數次政變的慘敗,讓海燕公主明白一件事,無論是鬥智鬥勇、鬥心鬥力,自己都不是曹操、蕭逸的對手,恢復漢室權威更無一點可能!

曹操執政十余年來,不斷的排斥異己、扶持嫡系,如今朝廷重臣、封疆大吏、統兵將領皆其心腹之人,他們只知有曹丞相、不知有大漢天子!

且不說皇室已無力反抗了,就算有力量再發動一次政變,又非常僥幸的成功了,殺掉奸雄、滅其三族,恐怕也難挽回大局了,因為就算曹操現在死了,其一手創建的曹營集團也不會滅亡!

相反的,他們會推舉新的首領,而後展開瘋狂報復,屆時兵戈四起、玉石俱焚,皇室成員的下場可想而知了。

如果是三年之前,以海燕公主剛烈的性格,或許會與曹家拼個玉石俱焚,可現在絕對不會了,因為她有一個寶貝兒子,自然不敢輕言生死二字!

既然現在死不起了,只能接受群臣的奏請,冊封曹操為異姓王,進而保證皇室安全,再靜觀天下大局變化,奸雄年老體衰、壽命剩余不多了,而自己有寶貝兒子在,未來一切皆有可能!

“曹孟德事漢三十余年,一向以忠臣良相自詡,其祖上亦世食漢祿,想來有生之年內,尚不敢行篡逆之舉,如此就有了輾轉騰挪的時間,可以靜觀天下變化,或許天意不絕炎漢呢?

至於這份封王詔書,就由本宮來書寫吧,以婦人之手冊封王爵,看天下人笑話皇室,還是笑話受封之人,日後若留下千古罵名,亦由本宮來背負好了!”

“皇姐--朕的皇姐,小弟不勝愧疚呀--嗚嗚!”

………………

海燕公主取來筆墨,決定代寫一份封王詔書,如此史官記載這一段歷史,還能給弟弟留一點自尊、給大漢留一點顏面!

如果老天爺保佑,大漢王朝再次中興的話,抹殺這段屈辱史也容易些,最多是個‘婦人幹政,欺君矯詔’罷了!

‘建安十一年-冬,十一月十六日,大漢皇帝陛下詔曰:

自朕受先帝遺詔登基以來,天下洶洶、盜賊四起,以至宇內顛覆、生靈塗炭,幸有曹丞相在朝,平定四方、惟清華夏,保大漢宗廟社稷無恙,此功不在伊尹之下矣!

既有伊尹之功,當有伊尹之賞,朕特加丞相魏王之爵,準其冕十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用天子車服鑾儀,出警入蹕,並於鄴城建造魏王宮室……’

海燕公主幼受寵愛,是坐在漢靈帝懷裏長大的,對於政治文書很熟悉,很快寫出一份封王聖旨,不但措辭恰當、文筆華麗,其中還大有深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