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潛龍之爭,兇險無比(七)

曹家立儲這件事情,絕對是天下第一號大坑,不知要填入多少血肉,因此聰明人個個避之不及,蕭逸更制定了六不原則:不過問、不參與、不支持、不反對,不與曹家兄弟刻意疏遠,也不與任何一個太親密了!

之前幾年中,曹家兄弟明爭暗鬥不斷,不少官員都成了犧牲品,其中不乏一些朝廷重臣,無愁侯府一系卻毫發未傷,正得益於蕭逸的先見之明。

可惜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如今奸雄親自垂問,再想推脫恐怕不行了,可這麽敏感的問題,又該如何回答呢?

就以個人感情而論,蕭逸更喜歡曹植一些,文采斐然、心地光明,如果他成為大魏世子,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裏,曹、蕭兩家會保持友好關系。

可以政治才能而論,曹丕卻要略勝一籌,陰險狡詐、善於用人,雖不是聖君之才,卻不失為守成之主,更加重要的是,他是奸雄內定的繼承人!

別看奸雄猶豫不決的,可真到了關鍵時刻,必然是曹丕繼承基業,因為曹操是一位政治家,他要的不是最可愛的兒子,而是最能幹的兒子,如此大魏江山才能長久一些……

問題是,蕭逸能猜中答案,卻不敢說出來,奸雄生性多疑,最討厭別人猜測他的心思,猜錯了固然可恨、猜對了就更加可恨,這可如何回答呢?

“無愁為何遲遲不言,莫非不願為老夫分憂嗎,你亦是曹家半子,有話盡管大膽直言!”

“末將非不敢直言,只是心中略有所思,故而遲遲沒有回答!”

“無愁所思者何事,可否說與老夫一聽?”

…………

不回答是不行了,蕭逸決定用最復雜的方式、說出最簡單的答案,有時廢話說多了,也能化險為夷呢!

眼見蕭逸雙眉緊鎖,臉上露出未有過的凝重,曹操也忐忑不安起來,如果一會兒得到的回答,與自己所想相同,那就你好我好大家好了。

相反的,如果蕭逸支持的人、不是自己內定的繼承人,那可就麻煩大了,以曹家現在的情況,消滅蕭氏力不從心,違心換一個繼承人,自己死不瞑目呀?

“說說也無妨的,末將遠思大秦二世而亡,近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之事爾!”

“哈哈!--無愁堪稱智謀深遠之士,所思正好與老夫暗合之,思的好、思的妙呀!”

…………

曹操、蕭逸對視片刻,都仰天大笑起來了,兩位皆是足智多謀、又博古通今之人,話說到這個份上已經相當明了了。

大秦帝國滅亡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始皇帝遲遲未立太子,又駕崩於巡遊的途中,以至於李斯、趙高篡改遺詔,賜死了長公子扶蘇,以及大將蒙恬、蒙毅兄弟,立昏聵的胡亥為二世皇帝,這才導致朝綱大亂、天下皆反!

試想呀,如果始皇帝早下決心,立扶蘇為皇太子,讓他坐鎮鹹陽城,建立起自己的勢力,就算李斯、趙高有心為亂,恐怕也動搖不了國本!

同樣的,河北、荊州兩大集團的覆滅,固然是曹軍兵鋒強勁,一路攻城掠地所致,可袁紹、劉表在繼承人問題上,同樣犯了巨大錯誤!

一錯猶豫不決,導致諸子爭鬥、產生了巨大的內耗;二錯廢長立幼、人心不服,進而兄弟自相殘殺,否則以兩大集團的力量,或許不能避免滅亡的命運,至少也能多挺上幾年!

蕭逸連舉兩個例子,也表達出兩層意思:一則,如今曹營集團元氣未復,為了穩定住人心,最好是遵守繼承原則,立嫡長子-曹丕為世子,斷絕內部分裂的根源。

二則,不但要立曹丕為世子,還要速速的舉行冊封,以免的二子繼續爭鬥,消耗曹營集團的力量,若是讓士族門閥,或者地方諸侯插手其中,事情可就麻煩大了!

自從卞夫人哭訴之後,曹操痛定思痛,也下了立儲的決心,而今天蕭逸所說的,與自己所想完全符合,自然是大塊人心了。

心情舒暢之下,曹操渾身輕松,仿佛一下年輕好幾歲,又一個問題出現了,立了曹丕為世子,曹植怎麽辦呢?

“有嫡立嫡,推長而立,此乃幾千年來的祖訓,老夫亦不敢違背之,而且子桓孝心可嘉、精明能幹,雖沒有開拓進取之力,守住基業還是沒問題的。

不過嗎,子建又該如何安置,他在士子之中頗有影響,身邊也不乏虎狼之輩,只怕老夫百年之後,仍避免不了兄弟相爭?”

說話間,曹操的面色陰沉,似乎下了某種決心,自古無情帝王家,若出現二子相爭的情況,為了江山社稷的安穩,往往會冊封一個、廢掉另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