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西方有寶物--搶!搶!搶!(四)

“華夏者,炎黃神族後裔,神龍血脈子孫,有章服之美、有禮儀之大、亦有勇烈之氣,故處中國以臨萬邦,奉天命以討不臣,四方蠻夷、漢之臣妾,用恩施威、皆在於我!

西方有大夏、康居、天竺各國,其地肥沃富饒、堪稱魚米之鄉,其山鐘靈毓秀、內藏奇珍異寶,然其民愚鈍無知,形同野獸,竟敢抗拒我大漢天威!

古人有雲:‘犯大漢天威者,雖遠必誅之’,朝廷決定出兵西征,蕩平一切蠻夷部落,凡我大漢勇烈兒郎,不問出身如何、不計罪孽前事,有意建功立業者,可來許昌投軍入伍,沿途車馬之費,皆由官府承擔!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大軍踏入西土之後,朝廷決不為遙制,征戰由爾、劫掠由爾、殺戮亦由爾……”

一份寥寥數百字的告示,遍傳中原各州、郡、縣,並引起了巨大轟動,百姓們開始很恐慌,以為朝廷言而無信,又要出兵打大仗了,後來弄清是募兵、不是征兵,這才把心放下來了。

征兵,百姓是人人有份,強壯者從軍,老弱者運糧,誰也逃不了辛苦的;募兵則不同了,完全出於自願,官府不加強制的!

黃巾造反之時,漢靈帝就下過聖旨,準許各州、郡自行募兵,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就如此投軍入伍,開始征戰天下的……

那些募兵告示:文筆華麗,大義凜然,什麽奉天子命,招募精壯之士,組建仁義之師,上報國家,下安黎民……

再看這份告示:專橫霸道,殺氣騰騰,與其說是募兵,不如說是聚盜,就是明白告訴世人,西邊有幾個富庶國家,咱們過去狠狠搶一把,‘節操’二字拋之腦後!

但是不可否認,這份告示讀起來,讓人目光發紅、熱血沸騰,天下熙熙攘攘的,本就是弱肉強食,有本事就搶人、沒本事活該挨搶!

華夏本盤踞黃河一隅,土地不過千裏,如今東到大海、西涉流沙,南到百越、北踏草原,這幅員萬裏的疆土,難道是講道理得來,還不是一刀一槍打來的!

“戰!戰!--搶!搶!”

關中沸騰了,河北沸騰了……整個中原大地沸騰了,漢家百姓勤勞樸實不假,可是不甘終老田隴、夢想榮華富貴的也不在少數……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就是最好的證明了!

之前琉璃器皿問世,給人們指出了方向,西邊國富、人傻、錢多,現在國家正式募兵,等於吹響了西征號角,下面只有一件事:磨刀霍霍,搶他丫的!

“父親、母親請回吧,孩子從軍西征,一定奮勇殺敵、建功立業,回來讓二老過上好日子,讓弟弟妹妹們吃飽穿暖!”

“戰場上刀槍無眼,你一定要多加小心,咱們家徒四壁,沒啥給你踐行的,只有一碗清水了!”

“喝了家鄉一碗水,沙場之上不回頭--走了!”

…………

偏僻的山村口,一名身材瘦小的少年郎,正要走上從軍之路,白發蒼蒼的父母、幾個幼小的弟妹來送行,全家人都是破衣爛衫的……

山村土地貧瘠,出產十分有限,根本不夠全家人吃用的,雖然朝廷下發了糧食,日子還是苦巴巴的,與其躲在山裏忍饑挨餓,不如隨軍西征去!

一則,家裏少一個人,可以節約下口糧,讓弟弟妹妹吃飽一點!

二則,上戰場、砍人頭,可以搏一份富貴,就算立不下大功,不是還能出手搶嗎!

聽雲遊客說了,一個叫吳質的人,遊歷天竺一圈回來,就變成了百萬富翁,還加封了官職呢,都是一個腦袋、兩個拳頭的人,人家能做到的,自己為何不行呢?

…………………………

“官兵天天圍剿、下手又黑又恨,好多弟兄被砍了腦袋,剩下的東躲西藏,一塊立足之地也沒有!”

“這樣下去,大家只有死路一條,不如到許昌城投軍去,到西邊好好搶一把,那邊富庶的流油呀!”

“人死鳥朝天,不死萬萬年,反正是爛命一條,不如去試一試,拼一個富貴出來!”

…………

一座陰暗潮濕的山洞內,十幾名破衣爛衫、面貌兇惡的盜賊,正圍著火堆商議事情,募兵告示傳遍中原,連他們也都聽說了,而且可信度極高!

因為募兵告示上,蓋有大司馬的印章,‘鬼面蕭郎’殺人如麻,世人無不畏之如神魔,可也有一個最大優點,就是一言九鼎、說出話絕對算數!

盜賊們商議妥當,決定前往許昌城,參加朝廷的西征大軍,出身盜賊不算什麽,不見光武帝的‘雲台二十八將’,起碼一半出身不幹凈嗎,還不是沙場立功、榮華富貴!